Book Reviews Ritualized Writing_ Buddhist Practice and Scriptural Cultures in Ancient Japan by Bryan D_ Lowe

作者名: Torquil Duthi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0, Number 1, June 2020, pp. 253-258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儀式化的書寫: 古代日本的佛教實踐與經文文化 by Bryan D. Lowe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傑作中, Bryan D. Lowe 將對教義的興趣與對實踐的重視結合起來,探討了 “功德、倫理、友誼和宇宙論等關鍵佛教概念與社會結構和文化模式的互動方式”(第 7 頁)。在此過程中,他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即佛教典籍的儀式化再現在創造古代日本世界的各種宇宙論、社會、官僚、倫理和政治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Lowe 將 “儀式化書寫 “定義爲一種通過淨化和其他儀式等儀式實踐而與日常抄寫任務區分開來的活動。他用這個詞既指抄寫行爲,也指文本本身–儀式祈禱文、經文和其他形式的經文。這一概念與佛教的理想密切相關,即書籍是一種神聖的物體,要求受到崇拜,並向那些這樣做的人承諾獎勵。Lowe 認爲,儀式不僅是一種維持社會秩序的象徵性行爲,也是一種動態的活動,它有助於重構地方社區、重塑官僚機構以及重新想象來世和國家的概念。該書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對奈良時期的國家佛教方法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大衆佛教的簡化觀點進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批判。正如 Lowe 所說,宗教和歷史行動者的作用並不在於國家控制和民衆反抗之間的二元對立,而在於儀式實踐的框架,它既能創造個人之間的共性和差異,也能改變社會和地理社區。

Book Reviews Shen Gua’s Empiricism_ by Ya Zuo

作者名: Anthony DeBlasi - 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8 (2022) 237–287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Ya Zuo, 沈括的經驗主義.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 Asia Center, 2018. 348 pp., illus.

Zuo Ya 關於宋代博學之士沈括的淵博之作是一項重要的成就,尤其是因爲它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它最重要的成就是人們對知識分子傳記的期望:它不僅照亮了沈括的生活,也照亮了他所處的時代。Zuo自己也明白這個目標,她把沈括的形象定位爲這個時代的 “探照燈”(第5頁)。在追求這一目標的過程中,Zuo進行了兩項相互關聯的努力。該書的一個層面是沈括作爲11世紀官員的傳記;第二個層面是對沈括思想的哲學分析,努力將他的思想承諾與他同時代的人區分開來,同時避免與西方哲學運動進行誤導性的比較。實質上,Zuo是在爲重建宋代哲學辯論中的核心問題的獨特的中國方法提出論證(例如,第14-18頁)。Zuo認爲,沈括在十一和十二世紀曠日持久的認識論辯論中的地位是理解其重要性的關鍵。
爲了實現傳記性敘述和哲學分析這兩個目標,本書採用了平行結構,即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傳記章節與專門討論相關哲學主題的章節交替進行。第1、3、5、6和8章構成沈括的傳記,第2、4、7、9和10章則是哲學分析。第11章評估了沈括在13世紀到18世紀的聲譽變化,提出了沈括在現代成爲世界”科學”史中中國先驅的一些原因,以及爲什麼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第239-241頁)。雖然這兩部分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但事實上,也可以將它們分開閱讀,所以在下文中,我將首先討論該書的傳記層面,然後再轉向其哲學分析…

Book Reviews Guojun Wang_ Staging Personhood

作者名: Catherine Swatek -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9 (2023)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Guojun Wang, 人格的舞台化 by Guojun Wang

在本書中,Guojun Wang 運用其卓越的研究才能,探討了以滿清征服明朝為背景的戲劇中的服飾。注意到現有對中國戲劇服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物質形態及與角色類型的關聯上,Wang 研究了幾部在清朝初期政治氛圍緊張時期創作的戲劇中的服飾,此時正是現實世界與舞台之間的斷裂時刻。在新服飾制度的影響下,中國男性被迫剃髮並穿著滿族服裝,而漢族服飾則被限制在舞台上。隨著漢族服飾成為舞台服飾而非日常服裝,滿族服飾被禁止出現在舞台上,甚至戲劇中對其的提及也變得充滿風險。通過探討中國歷史中這一獨特的服飾時刻,Wang 揭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究中國戲劇的背景,這一背景一直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從兩個問題開始:「明清過渡如何影響服飾作為戲劇實踐,而服飾又如何促成了清朝初期不同類型人格的產生?」(第4頁)。他摒棄了以往將明朝戲劇視為表達作者觀點的解讀方式,而是以「導演的眼光」(第14頁)來看待幾部清朝初期的戲劇。也就是說,他進行「製作分析」(第12-19頁),將這些戲劇視為包括合作者、觀眾以及劇作家和表演者在內的創作過程的產物。他盡可能收集一齣戲劇的各種版本——印刷版與手稿版,完整版與僅有片段的版本——追蹤其中的服飾參考,包括文本、舞台指示、服飾清單、序言和旁注(如有)、插圖和繪畫(如有);觀眾創作的詩歌和軼事,以及遊客撰寫的遊記中的評論。Wang 使用「epitheatre」這一術語,該術語用於描述一種「超越舞台服飾使用,包括對身體和服裝的文本和視覺表現,以應對和協商社會服飾變化」(第11頁)的方法,來描述這一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是征服後不久創作的時事劇(shishiju)。 (Guojun Wang, Staging Personhood: Costuming in Early Qing Drama.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2020. xii + 300 pp., illus.)

Book Reviews Imagining Reconciliations in East Asia

作者名: David R . Ambaras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275-288 (Article)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想像東亞的和解 by Erik Esselstrom; Leo T. S. Ching

面對東亞人民最棘手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克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及冷戰的遺緒,並在日益全球化的地區中促進新的對話與和解共存運動。雖然這一問題的外交與政治層面已有大量文獻探討,但本次評論的兩本書主要透過對大眾話語與表現形式的探索來切入。兩書採取不同的時空焦點與方法論視角,均考慮到在關鍵時刻,對他者的描繪與呼籲如何在變遷的歷史條件下,成為對自我與地方關切的一種表達。 (That Distant Country Next Door: Popular Japanese Perceptions of Mao’s China by Erik Esselstro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2019. Pp. x + 230. $68.00 cloth, $28.00 paper, $24.99 e-book. Anti-Japan: The Politics of Sentiment in Postcolonial East Asia by Leo T. S. Ching.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9. Pp. xii + 163. $89.95 cloth, $23.95 paper, $23.95 e-book.)

Book Reviews Imperatives of Care_ Women and Medicine in Colonial Korea by Sonja M_ Kim

作者名: Hoi-eun Kim - Texas A&M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375-380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關懷的迫切性: 殖民地朝鮮的女性與醫學 by Sonja M. Kim by Sonja M. Kim

Sonja Kim的全面論述是首部以英文撰寫的專著,探討了殖民時期朝鮮(1910–1945年)女性與醫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該書討論了女性作為醫療服務和論述的提供者與消費者的全貌。Kim透過豐富的原始資料中的詳細描述,展現了殖民時期朝鮮女性擴展的機會:女性醫師、護士和助產士的培訓;她們的成就與困境;針對女性疾病的專利藥物之精細行銷手法;以及衛生與環境衛生教育。然而,正如Kim所述,每一個新機會都伴隨著反作用力。最終,女性理想化的角色仍僅限於已婚母親,負責生育後代並照顧其福祉。 (Imperatives of Care: Women and Medicine in Colonial Korea by Sonja M. Ki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2019. Pp. viii + 228. $80.00 hardcover, $28.00 paper.)

Book Reviews In Search of Our Frontier_ Japanese America and Settler Colonial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s Borderless Empire by Eiichiro

作者名: Hiroko Matsuda - Kobe Gakuin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335-341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尋覓我們的邊疆: 日本美國與殖民主義者在構建日本無國界帝國中的角色,作者:Eiichiro Azuma by Eiichiro Azuma

在2000年代初期,我在東京時曾經猶豫是否應該申請美國或澳洲的博士課程。我的其中一位導師告訴我,美國的研究所以其基於學科的教育著稱,而澳洲的學校則傾向於跨學科教育。當時的我經驗尚淺,無法判斷這種評價是否過於籠統。最後,我選擇了去澳洲,主要是因為我獲得了一個慷慨的獎學金,不僅涵蓋了學費,還提供了生活津貼。後來,在與美國的學者和學生交流時,我意識到美國基於學科的教育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效地發展研究技能和理論思維。它還幫助學者們建立了組織良好的學術社群。因此,我認為基於學科的教育是美國學術界的一個優勢。然而,也必須指出的是,組織良好的學術社群會創造傳統,而這有時會阻礙社群成員探索新方法,可能威脅到社群的傳承。 (In Search of Our Frontier: Japanese America and Settler Colonial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s Borderless Empire by Eiichiro Azuma.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9. Pp. xii + 353. $34.95 hardcover, $75.00 e-book.)

Book Reviews In the Shadow of the Mongol Empire_ Ming China and Eurasia by David M_ Robinson_ and_ Ming China and Its Allies_ Imperial Rule i

作者名: Timothy Brook 卜正民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403-409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在蒙古帝國的陰影下: 明朝中國與歐亞大陸 by David M. Robinson 魯大維

自羅茂銳(Morris Rossabi)呼籲漢學家認識到中國歷史不僅僅是中國自身的歷史以來,十四和十五世紀歐亞大陸東部的歷史一直在等待着這兩本書的問世。他編輯的《平等中的中國》(China among Equals)一書讓我們注意到,從十世紀到十四世紀,中國統治者對中國邊界以外的大陸世界有着敏銳的認識,並不斷與之發生聯繫。儘管宋朝輝煌一時,但它只是與當時中國人所熟知的遼、金、夏 “平等 ”的幾個國家中的一個。蒙古人在 13 世紀消滅了宋朝,使中國與歐亞大陸的關係更加緊密,而中國一直是歐亞大陸的一部分。此觀點引出了這兩本書的主題。 (In the Shadow of the Mongol Empire: Ming China and Eurasia by David M. Robins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Pp. xiii + 372. $105.00 hardcover, $84.00 e-book. Ming China and Its Allies: Imperial Rule in Eurasia by David M. Robins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Pp. xi + 249. $41.99 cloth, $34.00 e-book.)

Book Reviews Japan_ 1972_ Visions of Masculinity in an Age of Mass Consumerism by Yoshikuni Igarashi (review)

作者名: Ann Sherif - Oberlin College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Japan, 1972: Visions of Masculinity in an Age of Mass Consumerism by Yoshikuni Igarashi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日本,1972年: 大眾消費主義時代的男性氣概願景,作者:Yoshikuni Igarashi(評論) by Yoshikuni Igarashi

Yoshikuni Igarashi在他的《Japan: 1972》中,引領讀者進入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日本的社會文化想像。如同他在第一本書《Bodies of Memory》(2000年)中所做的,Igarashi以對重要文化作品的深刻解讀來結構他的敘述,以此探討藝術家、觀眾和公民的想像與抱負。1972年標誌著一個時刻,當時強勁的經濟增長正搖搖欲墜,而1960年代充滿希望的社會運動也逐漸消退。伴隨這些變化的是「對消費文化及其附帶影響已緊緊掌控日本社會的嚴峻認識」(第4頁)。Igarashi的研究與強調文化生產中對抗政治的英語學術趨勢有所不同。作者選擇了一組從大眾文化中湧現的作品,這些作品「批判性地參與當代社會的條件」(第11頁)。儘管Igarashi將「男性氣概的願景」置於前台,但該書探討的議題將吸引廣泛的讀者,包括性別身份、對日本軍事過去與富裕未來的辯論、媒體轉變,以及在消費主義社會中個人自主的可能性。僅在亞太戰爭(1941-1945年)帶來的廣泛經濟破壞和物質匱乏後的短短幾十年,日本在1972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和政府政策為大多數公民提供了基本保障,並比以往更公平地分配了收入。日本在冷戰期間與美國的緊密聯盟導致了日本追求消費主義社會。1972年的日本已達到富裕:公民以高消費取代了節儉和再利用的習慣。然而,物質豐富是有代價的。Igarashi生動地展示了這一時期的文化、道德和社會挑戰。在首相池田勇人(任期1960-1964年)成功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和標誌性的安保鬥爭(1959-1960年)十年後,《日本, 1972》中所介紹的文化生產者面臨著如何「保持批判視角」(第3頁)的問題,這些繁榮和豐富是他們所參與的。Igarashi提出,1972年發生了悄然但極其重要的社會經濟安排的範式轉變,這要求公民擁抱消費者身份,儘管世界事件,如次年的石油危機,威脅著日本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穩定。 (Japan, 1972: Visions of Masculinity in an Age of Mass Consumerism by Yoshikuni Igarashi.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1. Pp. xv + 366. $140.00 hardcover, $35.00 paper, $34.99 e-book.)

Book Reviews Kingdom of the Sick_ A History of Leprosy and Japan by Susan L_ Burns_ and_ Uncertainty_ Anxiety_ Frugality_ Dealing with Lepros

作者名: Angela Ki Che Leung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345-351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病患王國: 痲瘋病與日本史》作者Susan L. Burns,以及《不確定性、焦慮、節儉:荷屬東印度群島痲瘋病應對史,1816–1942》作者Leo van Bergen by Susan L. Burns; Leo van Bergen

癩病(J. rai 癩)是人類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中最古老且研究最深入的疾病之一。其在醫學和文化層面的非凡複雜性,數十年來持續吸引學術界的興趣。癩病是否具有遺傳性或傳染性,以及患者所經歷的明顯痛苦和令人恐懼的生理症狀,使得這種疾病成為道德和污染的明顯隱喻。對患者進行系統性的污名化,過去幾乎普遍將其隔離,這解釋了癩病在宗教救贖和生物政治治理歷史中的核心地位。殖民研究學者在探討身體、階級、性別和種族問題時,經常發現關於癩病性質的辯論最為相關,尤其是在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的形成方面。他們發現,在癩病隔離的漫長歷史中,現代行動者——西方生物醫學專家、社會改革者、官僚、基督教傳教士以及患者本身——在全球交織的背景下,在國家建構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最後,治癒或“解放”的患者命運,常被引述於後殖民時期關於人權、遺產和公民身份的辯論中。這兩本近期出版的書籍突顯了許多這些問題,並見證了癩病在現代亞洲政治文化中的獨特地位。《病中之王》關於日本作為一個新興的現代民族國家,而《不確定性、焦慮、節儉》則關於被荷蘭殖民的多文化地區東印度群島。這兩本書聚焦於癩病認知和管理變遷,揭示了殖民亞洲特殊歷史時期兩個截然不同政權中政治文化演變的重要方面。 (Kingdom of the Sick: A History of Leprosy and Japan by Susan L. Burn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2019. Pp. viii + 334. $68.00 hardback. Uncertainty, Anxiety, Frugality: Dealing with Leprosy in the Dutch East Indies, 1816–1942 by Leo van Bergen, trans. A. C. van Marle.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018. Pp. x + 291. $36.00 paper.)

Book Reviews Kinship Novels of Early Modern Korea_ Between Genealogical Time and the Domestic Everyday by Ksenia Chizhova (review)

作者名: Sookja Cho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3, Number 1, June 2023, pp. 185-190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近代韓國的親屬小說: 在世系時間與家庭日常之間》,作者Ksenia Chizhova(評論) by Ksenia Chizhova

在1980年代,首爾國立大學的金鎭世 Kim Chinse 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向韓國公眾介紹《玩月會盟宴》(Wanwŏl hoemaeng yŏn,以下簡稱《盟約》)的全部一百八十卷,這是朝鮮最長的口語小說,約為中國《三國志演義》長度的五倍。直到那時,大多數當代韓國人才了解到家門小說(kamun sosŏl)的存在,這些小說的原始讀者是朝鮮晚期的精英女性。Ksenia Chizhova的《早期現代韓國的親屬小說》是一部期待已久且備受歡迎的作品,回應了金鎭世的開創性努力。作為朝鮮晚期家門小說的首部英文綜合研究,《親屬小說》將家譜題材置於對朝鮮晚期社會和文化的更廣泛理解之中。Chizhova對匿名撰寫的家門小說的仔細考察表明,親屬關係是“文本性的”(第6頁)。在這些小說中強調的道德卓越的閃耀主題之下,她呼籲讀者仔細關注對家庭、親屬關係和社會的論述思想和規範外的情感。她的書主要是一部歷史研究,將文學視為文化倉庫和對現實的回應。然而,Chizhova非常清楚模仿謬誤的風險。她從冗長的家門小說中篩選出人際互動和家庭日常的片段,揭示了朝鮮晚期親屬關係的演變想像和文化,剖析了小說的紛繁 intricacies、細膩性 niceties 和複雜性 complexities. 她剝開朝鮮晚期的層層外衣,重新定義和重建傳統的親屬空間。因此,《親屬小說》“為早期現代韓國的社會、經濟和知識史增添了維度”(第30頁)。 (Kinship Novels of Early Modern Korea: Between Genealogical Time and the Domestic Everyday by Ksenia Chizhov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1. Pp. xii + 272. $140.00 hardcover, $35.00 paper, $34.99 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