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s The Metabolist Imagination_ Visions of the City in Postwa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Science Fiction by William O_ Gardner

作者名: Franz Prichard - Princeton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2, Number 1, June 2022, pp. 165-168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新陳代謝的想像力: 戰後日本建築與科幻小說中的城市視野 by William O. Gardner by William O. Gardner

本比較研究探討了選定的日本建築師和作家如何想像、表現或視覺化城市。詳細描述了他們對加德納有用地稱之為城市敘事「元素」的共同投入,本書提供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地圖,描繪了兩個深度交織的領域,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數十年間,日本的都市想像呈現了新的輪廓。巧妙地關注城市文學和建築論述的推測性維度,加德納的書開啟了跨學科的新途徑,進入日本城市環境和全球城市化的詞彙,分析了其中推測性未來的角色。 (The Metabolist Imagination: Visions of the City in Postwa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Science Fiction by William O. Gardner.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20. Pp. viii + 223. $108.00 cloth, $27.00 paper.)

Book Reviews The Power of the Brush_ Epistolary Practices in Chosŏn Korea by Hwisang Cho

作者名: Si Nae Park - Harvard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2, Number 2, December 2022, pp. 140-147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毛筆的力量: 朝鮮王朝的書信實踐 by Hwisang Cho

Hwisang Cho的《筆的力量》探討了朝鮮王朝(1392–1910)的書信實踐,並展示了十六世紀書信寫作的興起如何塑造了朝鮮精英的社會性、書面文化及政治參與。該書詳細記錄了朝鮮書信的物質形式,同時廣泛地理解書信寫作,以展示「各種各樣的『應用書信實踐』」(第30頁)的社會用途。Cho已經撰寫過關於書信寫作的專題,並出版了原始語言資料的英語翻譯。1 該書由六章組成,前後分別有前言和結語,進一步豐富了對朝鮮精英政治書信寫作的理解。 (The Power of the Brush: Epistolary Practices in Chosŏn Korea by Hwisang Cho.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0. Pp. xiii + 276. $105.00 hardcover, $32.00 paper, openaccess e-book, https://uw.manifoldapp.org/projects/ the-power-of-the-brush.)

Book Reviews The Steppe and the Sea_ Pearls in the Mongol Empire by Thomas T_ Allsen_ and_ Sudden Appearances_ The Mongol Turn in Commerce_ B

作者名: Jennifer Purtl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328-335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草原與海洋: 蒙古帝國的珍珠 作者:Thomas T. Allsen,以及:驟現:蒙古時代的商業、信仰與藝術轉變 作者:Roxann Prazniak by Thomas T. Allsen; Roxann Prazniak

《草原與海洋及突然出現》展現了對蒙古物質文化與藝術生產復興的興趣。儘管這些主題在過去二十年中已獲得關注,但仍有許多工作待完成。Allsen 的作品為未來的研究設定了方法論與語文學的標準;Prazniak 的作品則可能促進新的研究議題,正如她對 Allsen 的影響。我們只能期望當今世界各地大學的研究生世代,至少能閱讀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中國文(以及其他蒙古帝國語言),將 Allsen 設定的語文學期望延續下去,探索 Prazniak 開創的那類宏大問題,以達到對蒙古帝國物質文化與藝術生產最清晰深刻的理解。現在或許是那些無法從原始資料進行研究的作者退居幕後,將工作交給能閱讀蒙古帝國多種語言的新興學者,從而使蒙古帝國學術標準與中國研究及伊斯蘭研究等相關領域相一致的時機。 (The Steppe and the Sea: Pearls in the Mongol Empire by Thomas T. Allse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9. Pp. viii + 230. $45.00 hardcover, $44.95 e-book. Sudden Appearances: The Mongol Turn in Commerce, Belief, and Art by Roxann Prazniak.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2019. Pp. xi + 287. $80.00 hardcover, $30.00 paper.)

Book Reviews The Value in Numbers_ Reading Japanese Literature in a Global Information Age by Hoyt Long (review)

作者名: J. Keith Vincent - Boston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The Value in Numbers: Reading Japanese Literature in a Global Information Age by Hoyt Long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數字中的價值: 在全球資訊時代閱讀日本文學,作者Hoyt Long(評論) by Hoyt Long

浸淫於統計數據之中,充斥著表格與圖表,Hoyt Long的《數字中的價值:在全球資訊時代閱讀日本文學》有力地展示了量化方法在文學研究中的價值與興趣。關鍵的是,Long並未將這些方法視為取代我們所熟知並熱愛的「細讀」——那種緩慢、反覆、深入閱讀文本的方式,以體會其獨特與複雜性。事實上,Long這本書的一大優點在於它如何將量化與質性方法交織在一起,探討文學學者們長期感興趣的問題:文學風格如何描述與定義?檔案中蘊含了哪些偏見?文學類型如何凝聚?文學技巧如何跨越國家與語言的界限?文學如何助長種族化論述的傳播?或許最重要的是,文學研究中的證據是什麼?看到這些問題以新方法在如此引人入勝的書中得到探討,令人耳目一新。《數字中的價值》也是我多年來讀過最深思熟慮、嚴謹且充滿知識冒險精神的書籍之一。儘管某些人文學者可能會想像那些從事量化研究的人,如Long的前合作者Richard Jean So所言,「傲慢地提出經驗知識,因為它是通過計算產生的,人們必須接受」,但這種印象與Long的書所傳達的感覺相去甚遠。在處理數字時,Long的意圖並非建立一套無可爭議的事實,而是展示數字如何「開放於解釋、爭議與競爭的價值體系」(第270頁)。《數字中的價值》也極為謹慎地避免爭論,並建立在數十部學術著作之上,無論是「數位」還是「模擬」,無論是用日文還是英文撰寫,都給人一種深刻的合作與同僚感。 (The Value in Numbers: Reading Japanese Literature in a Global Information Age by Hoyt Lo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1. Pp. viii + 368. $95.00 hardcover, $30.00 paper, $29.99 e-book.)

Book Reviews Trajectories of a Young Field_ Taiwan Literature

作者名: Sung-Sheng Yvonne Chang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3, Number 1, June 2023, pp. 167-180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年輕領域的軌跡: 台灣文學 by Pei-yin Lin and Wen-chi Li; Chia-rong Wu. Amherst

在過去幾年,台灣在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中的關鍵角色使其成為主流全球媒體的焦點,進而促進了西方學術界對台灣研究的關注。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裡,台灣研究嵌入在中國研究領域中,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於二十世紀末開放並使以台灣作為「中國本土」替代品的學術實踐過時之後,台灣研究開始逐漸脫離。然而,機構建設需要時間。直到2018年,一本專門研究台灣的知名英語期刊《國際台灣研究期刊》才得以創刊。即便到了今天,西方學術單位中以台灣為名的數量仍然微乎其微。台灣文學研究的建立,本文的主要主題,經歷了一個更加曲折的過程。「中國」與「台灣」文學之間的界限一直模糊不清。甚至在1980年代末,台灣的Pai Hsien-yung白先勇和Yu Kwang-chung余光中仍被常規地引用為「當代中國」最優秀的在世作家。回顧過去,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改革時期的中國作家——包括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Mo Yan莫言——當時才剛剛開始他們的創作生涯,而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代表作品通常不被大多數西方機構視為合法文學。 (Taiwanese Literature as World Literature, edited by Pei-yin Lin and Wen-chi Li.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22. Pp. xiv + 214. $120.00 hardcover, $108.00 e-book. Remapping the Contested Sinosphere: The Cross-Cultural Landscape and Ethnoscape of Taiwan, by Chia-rong Wu. Amherst, NY: Cambria Press, 2020. Pp. x + 223. $109.99 hardcover, $49.99 paper, $54.99 e-book.)

Book Reviews Urban Modernities in Colonial Korea and Taiwan by Jina E_ Kim

作者名: Karen L. Thornber - Harvard Universit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1, Numbers 1&2, 2021, pp. 364-370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殖民地時期韓國與臺灣的城市現代性,作者: Jina E. Kim by Jina E. Kim

Jina E. Kim的《殖民地韓國與臺灣的城市現代性》為日益壯大的亞洲內部比較文學領域,以及韓國文學、臺灣文學、帝國與後殖民東亞研究,以及全球現代主義學術研究,增添了卓越的一筆。本書從關聯性和比較性的視角,分析了殖民時期晚期的韓國和臺灣現代主義文學及城市美學。它汲取了來自不同時期和背景的理論家,包括後殖民作家和理論家Édouard Glissant及其詩學關係概念,以及Shu-mei Shih關於比較即關係的學術研究(第6-7頁,第9-10頁)。《城市現代性》巧妙地繪製並分析了亞洲內部(尤其是殖民內部)和跨區域的作家、思想和文本流通。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它打破了關於韓國和臺灣文學差異的傳統論述,而是強調了韓國和臺灣之間的殖民內部聯繫。本書特別關注國家、街道和百貨公司等日常空間的共同經驗。Jina Kim巧妙地將注意力從自上而下的日本殖民政策和機構轉移到首爾和臺北被殖民者的親身經歷上。這些在文學和視覺文本中表達的親身經歷揭示了「這些城市的現代文化如何活化了連接、匯聚和同時發生的網絡[這些網絡創造了]共同經驗,這些經驗構成了全球現代主義的支柱」(第7頁)。 (Urban Modernities in Colonial Korea and Taiwan by Jina E. Kim. Leiden, Nld: Brill, 2019. Pp. x + 209. $158.00 hardcover, $158.00 e-book.)

Book Reviews Utopian Ruins_ A Memorial Museum of the Mao Era by Jie Li

作者名: Yu Zhang -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2, Number 2, December 2022, pp. 162-167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烏托邦遺跡: 毛時代紀念博物館 by Jie Li by Jie Li

在過去二十年左右,關於毛主義文化產物的學術研究日益增多,這些研究展示了這一時期宣傳藝術的複雜性、精緻性和微妙性,表明國家支持的文化不僅僅是對被動且無思想的受害者接收者的粗糙宣傳,而是在塑造毛主義主體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Jie Li 2020年的著作《烏托邦廢墟:毛時代紀念博物館》在討論毛主義文化和政治時延續了這一思路。該書旨在通過強調歷史行動者的能動性,「恢復生活在毛主義下的人們的主體性、創造性、抵抗與共謀」(第264頁)。然而,與現有聚焦於高度可見的宣傳「紅色經典」或社會主義「虛構」創作的學術研究相比,Li的書轉向了「毛主義對『事實』和『真理』的生產,以及其見證和記錄現實的方式」(第13頁)。她使用「烏托邦廢墟」的概念來強調宣傳與證言之間的張力。Li的書通過強調大眾作為媒體,促進了對人類能動性的重新理解。用她的話說,「除了考慮黨如何利用媒體接觸大眾外,[本書將]大眾媒體的概念從現代通訊技術擴展到大眾作為媒體——人們作為革命作為一種總體藝術的載體」(第14頁)。 (Utopian Ruins: A Memorial Museum of the Mao Era by Jie Li.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0. Pp. xv + 367. $114.95 cloth, $30.95 paper, $30.95 e-book.)

Book Reviews Vincent Goossaert_ Heavenly Masters_ Two Thousand Years of the Daoist State_

作者名: Richard G. Wang -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9 (2023)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Vincent Goossaert,《天師: 兩千年道教國度》。 by Vincent Goossaert

在《天師道:兩千年的道教國度》一書中,Vincent Goossaert再次為我們呈現了一部關於道教的啟發性研究——這次聚焦於兩千年歷史中的天師道機構。該書應在道教研究、帝制晚期及現代中國的宗教與國家以及該時期的社會歷史領域的學者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本書有三個主要優點。首先,它在天師道機構的背景下定義並完善了「道教官僚」的概念。其次,它確立了早期「天師教會」與後來「天師道機構」之間的基本連續性,同時也指出了它們的差異。第三,它提供了豐富的社會歷史,描述了這一機構在帝制晚期及現代中國與國家和社會的互動,尤其是在清朝和民國時期。書中包含引言、九章及結論,並附有兩個附錄。第一章擴展了簡介,探討了創始祖先及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的起源。Goossaert認為,正是整個天師道機構與驅邪道法傳統的聯繫塑造了張道陵的新形象。張道陵作為驅邪者、降魔者、煉丹成仙者及教會建設者的主導敘事,被龍虎山機構繼承並固定下來。第二章考察了龍虎山作為聖地的崛起,與當地張氏家族作為教會壟斷的聲稱者相關聯。在四種「宗族」類型中,Goossaert認為龍虎山張氏是首批應用父系宗族模式的道教徒。他們在推動自己版本的張道陵神話、創建家譜及在道教授籙體系中建立地位方面最為成功。在討論龍虎山崛起的因素中,張氏、龍虎山的大型駐軍及長江流域與福建、廣東之間日益增長的貿易之間的聯繫尤為引人注目。讀者也將在後續章節中發現更多這類引人入勝的社會歷史。 (Vincent Goossaert, Heavenly Masters: Two Thousand Years of the Daoist State. Honolulu: Univ. of Hawai‘i Pres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 of Hong Kong Press, 2022. 416 pp., illus.)

Book Reviews Where Dragon Veins Meet_ The Kangxi Emperor and His Estate at Rehe by Stephen H_ Whiteman

作者名: Aurelia Campbell - Boston College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2, Number 1, June 2022, pp. 193-198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龍脈交匯處: 康熙皇帝與其在熱河的行宮,作者:Stephen H. Whiteman by Stephen H. Whiteman

《龍脈交會處:康熙帝與其熱河行宮》,作者Stephen Whiteman,聚焦於著名的清代(1636–1912)避暑勝地——避暑山莊(Bishu shanzhuang,以下簡稱山莊),位於北京東北180公里、長城之外的熱河(今承德)。最初作為滿洲皇帝在其每年巡遊內蒙古盟友時停留的一系列行宮之一,十八世紀初,康熙帝(在位1661–1722)將此地改造成一座奢華的花園與宮殿複合體,最終成為清朝的次級首都。現存大多數研究考察的是避暑山莊在乾隆帝(在位1735–1796,康熙之孫)統治時期經過多次重大增建後傳承給我們的面貌。Whiteman則承擔起重構避暑山莊在康熙統治時期實際存在及象徵形式的艱鉅任務。藉助包括地圖、繪畫、版畫、詩歌及散文在內的廣泛一手證據,Whiteman揭示了避暑山莊的景觀是康熙界定其帝國意識形態的關鍵媒介。 (Where Dragon Veins Meet: The Kangxi Emperor and His Estate at Rehe by Stephen H. Whitema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0. Pp. xix + 271. $70.00 hardcover, $70.00 e-book.)

Book Reviews Why Fiction Mat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by David Der-wei Wang (review)

作者名: Edward M. Gunn - Cornell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3, Number 1, June 2023, pp. 226-230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王德威的《為何小說在中國當代社會中重要》(評論) by David Der-wei Wang

在本書中,David Wang 聚焦於二十一世紀以來的中文小說,結合奇幻文學元素,探討中國作家歷來關注的議題,以及過去一個世紀西方哲學家認為在敘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Wang 分別以三個主題探討奇幻想像:越界(第二章)、轉世(第三章)和透視(第四章)。越界涉及地球或外星生物的故事,這些生物(意外)從中國視野之外侵入,引發領土危機,作為挑戰閱讀和寫作小說相關的法律、倫理和認知界限的異端聲音。轉世涉及輪迴、鬼魂、動物和另類歷史,引起人們對生命與死亡循環的關注,質疑在時間和空間中遇到多種存在形式時人道主義的可行性。透視受死亡和疾病的啟發,挑戰現有的現實主義範式,該範式以光明和啟蒙為特徵,尋求與照亮不可見和不可思議的「黑暗之光」接觸。「黑暗之光」指的是Giorgio Agamben的說法,Wang 以此定義他對重要當代小說的整體視野:那些作家凝視自己的時代,「不是為了感知其光明,而是其黑暗」,同時尋找某種不太可能的「黑暗之光」,投射到未來的時間。三個主題章節分別探討個別小說文本,從中國大陸作家開始,最後以香港和台灣作家結束。李銳、高行健、嚴歌苓、韓松和劉慈欣代表中國大陸的越界故事;馬家輝和吳明益分別代表香港和台灣的類似小說(第二章)。轉世在中國大陸由莫言、次仁羅布和余華探討,而在香港由陳冠中和董啟章探討,在台灣由施叔青和駱以軍探討,在馬來西亞由黃錦樹探討(第三章)。最後,閻連科和遲子建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的駱以軍,呈現透視主題(第四章)。 (Why Fiction Mat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by David Der-wei Wang. Waltham, MA: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2020. Pp. ix + 220. $90.00 cloth, $35.00 paper, $35.00 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