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s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1000-1500 By William Guanglin Liu Albany State Univ of New York Press, 2015 xviii + 374 pp

作者名: Richard von Glah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2-4-5 (2016) 566-570
其他信息:

正文:

T’oung Pao 102-4-5(2016)566-570

书评

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作者:William Guanglin Liu。奥尔巴尼:州大学纽约出版社,2015年.xviii + 374页。

歌曲“经济革命”的概念标志着一个由帝国法律和财政政策所塑造和制约的社会之间的基本分水岭以及竞争性市场力量促进社会和生态流动的“晚期帝国时代”如果不是在中国,日本和西方的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特征是主要特征。这种早熟的宋经济革命也已经牢牢地嵌入到近几十年的全球历史标准叙述中,同时也认识到中国与西北欧迅速崛起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差异”。到了十八世纪。关于明清中国是否继续享有稳定的经济改善,或相反地,陷入马尔萨斯主义并且劳动力和资本回报率下降的激烈辩论仍然有增无减。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技术惯性和前现代市场制度的局限性抑制了变革性的经济变革。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被描述为一种“农业父系 - 主义”,其中国家不干涉市场经济的扩张,但也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鼓励商业发展。对全球经济史的重新研究已经将生态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追溯到政治经济学的差异而非市场制度。在这种观点中,不是市场的自主性和市场扩张的史密斯动力,而是积极的商业倾向国家所产生的刺激,它们是早期现代欧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刘光耀还建立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叙事,以说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兴衰,也就是说,宋代经济革命。据刘说,宋政府 - 他认为是一个无差别的整体,虽然他主要从十一世纪晚期王安石的改革派政府时代得出证据 - 是一个“亲市场的国家政权”(p。 89)积极鼓励货币经济的增长,反过来从贸易和消费中获得大部分税收。然而,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否定了宋代的政治经济原则,并强调了在他之前的蒙古统治的元朝王朝发起的趋势 - 恢复了扼杀马克思的“指挥经济”。开发,导致产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收入下降。 这种经济萧条的灾难性影响持续了几个世纪,而后期的商业复兴只能部分地缓解了这种情况。在刘的观点中,仅在十八世纪,中国经济再次接近 - 但不超过 - 在十一世纪实现的生产和收入水平。

虽然被描述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故事,但在本书中几乎没有讨论过实际宋经济政策 - 或者它们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 -

©Koninklijke Brill NV,莱顿,2016ISSN 0082-5433(印刷版)ISSN 1568-5322(在线版)TPAO

T’oung Pao 102-4-5(2016)566-570DOI:10.1163 / 15685322-10245P11


书评

即使更多的关注朱元璋的经济哲学和政治。相反,刘先生试图产生人口,工资,生产,国民收入,货币供应,贸易量和税收的量化指标,以便比较宋,明,清时期的经济表现。除了人口和税收数据之外,从现存的中国消息来源获取此类信息非常困难。尽管如此,刘还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提取数据,使他能够测试他关于宋“市场经济”与明“指令经济”之间矛盾的一般性命题。令人钦佩的是从事量化的测量,刘的常常不诚实的方法的结果是非常有缺陷的。

本书中提到的大部分量化大厦 - 它包含120个大小和八个附录 - 取决于一组数字:刘的计算为solo-oiers的实际工资(SRW)作为平均收入的代表,反过来成为估算国民收入的基础。 SRW的确定提出了经验性的测量问题,因为宋军士兵每月支付现金和粮食补偿加一年两次的服装分配,而明初的大多数士兵预计会自我支持(通过土地补助) )和只有一些完全由国家支持,以各种方式。将士兵的名义收入转换为实际工资需要对生活成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衡量,其中刘显然使用大米的价格作为粗略代理。实际数据未公布;相反,刘建立了SRW随时间变化的指数,显示了十一至十二世纪的极端波动,十三世纪的急剧下降,在十四世纪进一步下降,部分恢复到十三世纪的水平在十六世纪。但是这个练习取决于一些不稳定的假设。北宋数据,例如,指数在50和800之间的范围,这可能反映了这一时期可用的零价数据,其中记录的价格因为它们非常高或低,因此大大偏离正常的价格水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SRW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可能会变化16倍。此外,士兵的工资是由行政决定的 - 特别是在明朝,当时服务于世袭军事种姓 - 而不是在市场上。宋依靠专业士兵,据推测他们的薪水超过了最低生活水平。但明朝并不一定如此,特别是在十五至十世纪,当明纸币价值的崩溃迫使政府用代替异国情调的进口商品如sappan wood和pep-代替付款。

然而,最重要的是,SRW代表平均值在中的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与早期现代英国和荷兰相比,超过一半的劳动力赚取工资或薪水,小型家庭农场使中国晚期的经济活动失败,而全职工资工人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 (不到百分之十)。研究表明

T’oung Pao 102-4-5(2016)566-570


568

书评

清代中国雇佣劳动者的工资远远低于农民家庭的收入,因此未能代表平均生活水平。

尽管有这些严重的方法论限制,刘还是自信地使用他的SRW数据来计算国民总收入,只需将他的SRW乘以人口(人均收入当然也成为SRW的一个简单函数)。 对于任何二十世纪以前的国家来说,估计国民收入是一个棘手的程序,最近计算明清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努力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部分原因是因为关于相对权重的显着不同的前提中国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但所有这些努力都试图衡量生产,而不是假设整个人口都生活在雇佣劳动者的最低水平。 Liu得出的结论是,1080年的国民收入比1400年增加了8到10倍,而且仍然是1580年的近5倍(第133页)。但奇怪的是,他选择在银色单位的“实际收入”中表达这种差异。他自己的数据显示以米为单位进行衡量 - 可以说是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实际指数 - 来 - 差异急剧缩小:1400收入是1080的一半,1580收入是1080的百分之五十五刘的其他计算 - 人均交易量,他估计在北宋时间比明初早7-10倍,人均货币供应量(1120年比1550年增加2到7倍)达到与他的国民收入差距相近的差异。

刘将这些巨大的差异,以及他们所暗示的商业彻底崩溃归因于朱元璋复兴的那种“指令经济”,他认为这是中国早期帝国在鞍山叛乱之前的典型特征。八世纪。我自己已经详细地写了朱先生对市场经济的反感以及他为减少其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农业的实物征税以代替商业的货币税以及宋代占主导地位的消费;恢复现场军人和劳务,这已被宋代的金钱税所取代; demone-对贵重金属和铜币进行调整,并用法定纸币替换它们。在江南,帝国最富裕的地区征用土地所有者和商人的财富;并禁止私人海外贸易(以及其他)。我完全同意刘的论点,即朱的政策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导致经济繁荣急剧收缩。但是,要将朱的财政政策描述为指令性经济,或者说贸易恢复到易货贸易的水平,那么就会歪曲这些政策的目的和后果。刘是意图表明朱的指令经济急剧增加了国家的关系,发现1400年的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于1080的百分比。然而,这些数字用银来表示单位,在这些时间既未在其财务会计中使用。如果我们将这些数字转换成大米当量数,那么明初的税收负担就会降到宋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见表6-7,第134页)。

T’oung Pao 102-4-5(2016)566-570


书评

在Liu关于江南农业发展的章节中,它终于变得清晰了他的指令经济概念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采用的苏维埃国家经济规划模式。在这里,刘断言(第160页),朱的土地被征用的土地 - 所有者“令人惊讶地实现了比中国早期土地改革更高程度的土地再分配”,并进一步将其确定为“土地改革”。 在共产党建立公社之前的五个世纪,朱在计划体制中重组中国人的巨大努力的许多重要证据之中。“很有可能将刘的宋国模式推断为” “亲市场”同样来源于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制定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力量自由化的类比。但事实上,除了一个单一的,刘对于宋财政政策或哲学几乎没什么可说的。声明(第90页)“宋政府实施商业政策 - 确保充足的货币供应,私有财产保护和合同执行,外贸促进,莫ney支付和政府购买,以及汇票的使用 - 所有这些降低的交易成本和促进贸易“(原文如此)。所有这一切都可能适用于宋州,至少在某些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其描述为“亲市场”,当然不是刘的市场和市场之间的区别所暗示的com-强制经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安生所使用的大部分关键数据都是由王安石政府在1070年代产生的:王的改革是基于强重商主义原则,国家通过该原则直接控制大量长途贸易,金融,甚至是一些生产领域。 与现代早期欧洲重商主义的经典例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国家寻求加强自己的商人阶级以竞争对手 - 对象时,王安石的重商主义品牌旨在用国家取代私人企业家。代理商。简单地将宋财政制度标记为“支持市场”奇怪地扭曲其实际性质。

在本书的几乎每一页上都有可疑的事实或分析陈述。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错误是刘氏与无地家庭或“城市贫民”的kehu(“客户”)人口登记类别的简单等式。宋代制度学家之间长期以来一致认为,kehu是居住和税收类别,并且在很多情况下kehu拥有和耕种土地;例如,Yanagida Setsuko认为,kehu的区域差异反映了该州渗透当地社会的能力,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贫困的指标。另一个例子涉及Liu试图反驳许多学者的论点 - 包括李伯中,Ō崎正昭和Shiba Yoshinobu–强化农业技术在第十三届之前在长江三角洲低洼平原没有被广泛采用世纪或更晚。刘是通过援引周生春试图根据消费估算而不是产量,耕作技术和生态变化的证据来计算水稻产量的。但周的论证基本上是同义反复的,因为他的消费估计来自人口

T’oung Pao 102-4-5(2016)566-570


570

书评

密度,因此人口密度决定了农业产量。 (根据周的计算,只有3%的江南粮食产量在县内地区进行交易 - 根据刘的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这个数字出人意料地低。)他自己估计农业产出的变化从宋到明(表7-7,第153页),刘依赖李伯中对农场规模和产量的估计,但是,除了李先生关于农家庭规模下降的重要论点之外,理由是“没有结论的“ - 任意判断都不受任何反证的支持。这绝不是刘选择事实以满足其目的的唯一地方。

比较经济史从定量分析中获益匪浅。 但前现代社会的量化数据的局限性 - 特别是在中国帝国的情况下 - 必须得到适当的尊重。一旦创建,统计数据就会呈现出自己的生命和一种确定性的光环,这种光环掩盖了原始资源的暂定性质。我并不反对本书中提出的中国经济史轨迹的总体轮廓;相反,我基本上赞同刘的关于明初经济t at的结论。 我也同意刘的关于政治经济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明财政政策对市场经济的破坏性影响的信念。但是,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他用来实现中国经济表现变化的统计证据的方法是错误的指导,并且对经济史领域有所损害。刘在市场和指令经济方面对中国政治经济的重新定义强加了偶然的现代范畴,这些范畴误解了中国帝国财政治理的思想,目标,制度和后果。鉴于刘在这项研究中投入的巨额努力确实令人遗憾。

Richard von Glah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T’oung Pao 102-4-5(2016)566-570

Book Review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 By Nicolas Tacket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 Asia Center, 2014 xv + 281 p Ill

作者名: Pablo Blitstein,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1-1-3 (2015) 259-264
其他信息:

正文: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

书评

中世纪中国贵族的毁灭。作者:Nicolas Tackett。剑桥,弥撒: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14年.xv + 281 p。生病。

中国所谓的“唐宋过渡”,即755年的鲁山叛乱与北宋初期(960-1127)之间的时期,对历史学家来说是特别关注的: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中唐代的旧贵族(618-907)在很大程度上被宋代的精英官僚所取代。这次过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世纪的中国贵族会消失?为什么被一个不再根据家庭谱系选择的新精英所取代,而是基于知识和成就? Nicolas Tackett的书试图给出这些旧问题的新答案。

中世纪中国贵族的消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个强调考试系统所起的作用。中世纪中国着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将学识渊博的人带入政府,逐渐侵蚀了贵族家庭的特权地位;基于同样的理由,早期中世纪的历史学家中国人像唐昌如,在南北朝时期(386-589)看到了考试系统的第一个细菌,在中世纪贵族的结束之前就开始了。唐。第二个解释指出了750年代的阿L庐山叛乱。像Denis Twitchett和Tonami Mamoru这样的学者强调了反叛的分散效应以及随后新的精英在准自治省级政府中的出现。 他们还强调,一旦唐朝失去对商业和土地再分配的控制,新的有地和商业精英就会取得成功。最后,第三个解释说明了安禄山叛乱的重要性,并将后来的现象带入了画面。例如,大卫约翰逊和孙国栋有表明中世纪贵族在750年代之后能够生存,而且它仍然控制着九世纪的帝国制度;然而,即使在认识到贵族在唐末时仍然强大的同时,他们仍然认为,那时的老精英出于不同的原因,只有一个苍白的阴影。因此,所有这些学者都有一个类似的假设:旧唐朝的民主在晚唐不可避免地衰落。用约翰逊的话说,“只不过是一个想法”。

Tackett的解释挑战了所有这些先前的假设。如果在安禄山叛乱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崛起仍然是强大的,那么它怎么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呢? Tackett对Tang-Song过渡的解释遵循了约翰逊作品中的一些线索,但他的解释是 - 在他的书的标题中被宣布:中世纪的中国贵族被摧毁,被黄巢叛乱分裂成碎片九世纪。众所周知,这种反叛在摧毁贵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Tackett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原因。对他来说,主要原因是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2015ISSN 0082-5433(印刷版)ISSN 1568-5322(在线版)TPAODOI:10.1163 / 15685322-10113P10


260

书评

唐宋过渡时期的精英转型既不是一个制度性的,也不是一个社会和经济过程,而是一系列血腥的大屠杀,它们实际上超越了贵族统治。

这种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的来源和新的研究方法。 Tackett不仅利用了传统的文本资源(正如他所展示的那样,仍然可以提供宝贵的材料来理解这一时期),而且还利用了近几十年来挖掘的葬礼传记。为了处理这个新的主题,作者构成了一个数据库(参见本书附录C)并用数字工具分析了这些材料,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和NodeXL Excel模板(用于社交网络可视化)(见附录A)。 Tackett使用这些资源的严谨方式使他能够修改传统的假设。虽然他远没有否认旧的假设,但他对社会网络和墓志铭生产的分析表明,贵族可以很容易地适应新的历史环境,远远超出了考试制度和安禄山叛乱的实施,它只是破坏始于黄朝在唐朝的最后几十年所进行的大屠杀。五代和十国时代,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个动荡的时期,相反,似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第218页)。因此,这本书摧毁了关于中世纪贵族的成熟故事,从而为晚唐的历史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 并通过它,对我们对中国帝国历史的整体诠释。

本书的第一章专注于唐代精英的社会性质。 定义控制九世纪帝国制度的贵族的标准是什么?首先是家庭姓氏和家庭姓氏,即着名的前唐族祖先的家园。我们可能怀疑这些家谱学家声称的真实性,但正如Tackett所暗示的那样,其中大部分都可能是真的;早期中世纪精英的成员非常喜欢和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后代数量在一代人之后增加,无疑在中世纪早期的战争和王朝变化中幸存下来。然而,这还不足以定义状态。正是因为许多家庭可以合法地宣称贵族血统,所以必须有一个补充的身份标记,这使得贵族家庭的分支有所不同。 根据Tackett对丧葬生物的分析,这个独特的标记是最直接的祖先的办公室:女儿或祖父的办公室越高,儿子和孙子享受所有特权的越多附属于他们的血统。因此,这样的精英是一个“官僚化的贵族 - 活泼的”,因为它的制度和社会地位取决于办公室。只有那些设法将其成员置于中央行政管理中的家庭才能保持其地位;那些远离长安和Luoy-ang的人在延长他们的特权方面遇到了更多麻烦。

地位与办公室保持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涉及永久贵族特权的第二个条件:地理定位。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


书评

本书的第二章专门讨论了aristo-cratic成员的这一重要方面。成功延续自己的精英家庭大部分都在首都地区定居,无论是在长安还是洛阳,还是在两个城市之间的走廊。由于他们的地位取决于他们获得更高级别的帝国政府的机会,因此在首都地区居住是必不可少的,以便靠近法院并成为围绕它的精英网络工作的一部分。当然有一些贵族家庭的子女迁移到各省并且从未回到首都:例如那些知道他们永远无法在中央政府服务的人因此决定利用家庭在遥远的地方的财产。但他们是例外,并被视为精英中的“输家”。那些打算保留家庭特权的人,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们的后代,都努力留在首都地区;当他们被任命为省政府或被迫迁出首都时,他们总是试图回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地理” - 使用Tackett的话 - 可能比一个家庭的血统更重要。

接下来的章节驳斥了关于晚唐精英转型的长期假设:社会流动性与考试制度的实施以及基于服务的新精英的出现有关。在各省。 Tackett表明,了解唐末社会流动性的关键在于精英成员留在两个首都的环境中的策略,或者更可能的是,在将他们与皇家法院捆绑在一起的社交网络中。

第三章重点关注婚姻网络:事实上,留在首都地区的主要策略是与其他以资本为基础的新生代家庭建立亲缘关系。通过对一系列墓志铭的分析,Tackett确定了两组家庭。两个小组都包括许多唐代最重要的小学生,但他们由不同的家庭组成:而一群人则认可最负盛名的家庭,大部分在洛阳定居,与军人家庭关系不大,与另一个位于长安的皇室,包括帝国氏族和几个军人家族。这些网络在帝国制度的基础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成为精英复制的基础。贵族的“社会资本”恰恰包括其婚姻关系,更一般地说,包括其在资本精英网络中的联系。这些坚实的基础帮助它抵抗 - 甚至从检查系统和安禄山叛乱中获益。考试几乎没有改变精英的组成(第138-39页):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选择的标准和官员的晋升是由贵族家庭垄断的。 An庐山叛乱虽然是一个强烈的负面因素,但似乎并没有对精英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洛阳的贵族家庭群体显然利用了它与皇室的距离,可能是来自安禄山利用帝国政府的战略(见第145页)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


262

书评

和226)。即使在危机时期,贵族的生存也源于其在首都地区的特权地位。

第四章驳斥了关于唐代贵族统治衰落的最后一个传统假设:即,在九世纪,帝国政府的权力下放给皇权机构带来了一种新的阶级,最终将根除旧的精英。根据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出版的日本作品所启发的历史传统,安禄山叛乱导致省级制度的权力下放。 具有军事和民事特权的州长任命自己的工作人员,为自己保留税收,而且往往以遗传的方式传递他们的职位;五代的“混乱”是这个解体过程的高潮。 Tackett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来挑战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德宗(r.780-805)和仙宗(806-820)所采取的集权措施的成功,他表明,朝廷管理以制服大部分省份;只有河北省似乎有很高的自治权(第183-84页)。贵族家庭在这一重新集权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许多成员在省级政府中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他们垄断了最高职位,并将其作为跳板回到首都。

因此,如果考试制度,安禄山叛乱和省级招募没有解释“唐宋过渡”期间精英的转变,那么中世纪贵族最终失踪的原因是什么?帝国中国的社会景观? Tackett对这一时期墓志铭的分析指出了一个相对被忽视的原因:黄超的反叛 - 在870年代和880年代的狮子。虽然传统史学倾向于在黄朝叛乱中看到朝着唐朝王朝解体的又一步,但书的第五章也是最后一章表明它可能是中世纪贵族毁灭的主要原因。 Tackett根据史学和诗学来源重建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城市的“清洗”,并证明了叛乱后墓志铭生产强烈下降的事实,对老一辈精神的确定性物质破坏的证明。 :只有少数幸存下来,以保持为死者订购墓志铭的牢固传统。即使旧资本精英的后代在第十世纪重新出现,当时的家庭数量也很少,以至于他们不再能够垄断政府的立场。因此,中世纪贵族的结束与黄巢叛乱的特殊暴力以及首都精英的集中都有关,这使得叛乱分子更容易消灭他们。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这似乎是本书主要论点的自然结论 - 唐代历史上没有任何内容指出贵族的偶然消失。如果像庐山一样的黄超,已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采取了合作策略,那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但它的lo-calization,这是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其近乎完全灭绝的主要条件之一。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


书评

Tackett的作品不仅提供了对唐宋过渡的新解释;它还邀请我们更密切地分析中世纪中国人的贵族特征。近几十年来,关于这个精英的社会特征的讨论已经很多。例如,帕特里夏·埃布里(Patricia Ebrey)称其为“贵族 - 大,”,大卫·约翰逊称其为“寡头政治”.Ebrey倾向于强调其独立性 - 来自朝廷及其与欧洲贵族的共同特征; 约翰逊则强调其依赖于帝国制度的自我定义。为了表明其矛盾的本质,Tackett从日本的学术中获取“官僚化的贵族”这一表达:唐代精英既相对于帝国家族,又极其依赖于其对帝国较高层次的渗透程度。机构。看似矛盾的表达“官僚化的贵族”确实是一个准确的。这个社会层次既不是纯粹继承地位所定义的贵族(对于皇帝理论上对其成员的地位有最后的决定权),也不是“非官僚”在非人格规则组织的行政意义上(其地位)是基于忠诚度,亲属关系和赞助,即不同形式的个人依赖性(dence)。它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标签,自己的特征,自己的再生策略的地位组。 Tackett的工作是尝试研究这个状态组的单一特征。

本书的另一个贡献是参与过去几十年“空间转向”的方式:它表明中世纪中国贵族的生存和毁灭不仅与“社会”条件有关,而且到“空间”的。事实上,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传统的史学家倾向于将精英视为一个相对同质的阶级;机构和社会变革被认为影响整个精英,因为它的每个成员都被认为在帝国内部拥有相对平等的地位。 但是,位置产生了家庭之间的差异。贵族可以保持其地位,因为它生活在首都地区,如果没有这种空间特权,它将被谴责失去几乎所有其他特权; 许多家庭在离开首都时确实失去了位置。 Tackett并没有否认机构和社会特权对这些精英的重复的重要性;相反,他们必须保持事实上的“特权”,保持在首都地区的范围内,并确保其亲属关系。空间,社会和机构特权构成了帮助贵族克服危机和威胁的虚拟圈子。

矛盾的是,空间也解释了为什么它突然消失了。根据传统故事,它的消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迟早,考试制度或制度分权的“内在逻辑”将使其结束。 Tackett提醒我们,这种考试系统的观点本质上是有缺陷的:家庭继续使用推荐系统并控制官员的选择;他们的儿子自然是那些更好地理解这些选择标准并且从推荐程序中直接受益的人。贵族保持强势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


264

书评

在省政府也是如此,因此招聘的权力下放并不意味着新精英的出现。实际上解释了贵族的破坏恰恰就是位置:由于贵族家庭留在首都地区,长安和洛阳的“清洗”意味着他们的灭绝。在这些特殊情况下,空间注定要消失。事实上,如果黄超的叛乱不是那么暴力,那么位置可能不会成为他们毁灭的决定性因素 - 但一旦叛乱导致无节制的暴力爆发,地点变得重要:大屠杀的偶然性突然明确了空间集中的意外危险。由Tackett定义的“权力地理”因此避免了目的论假设“精英”取代“贵族”或者机构分权容易削弱帝国制度。与此同时,通过展示偶然事件如何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社会过程的原因,这本书也与历史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事情”的怀疑观点保持着有益的距离。

最后,Tackett的结论应该让我们重新考虑有关中国帝制“精英”的观点。审查制度所产生的精英制度是贵族所想象的;正如Tackett所展示的那样,社会群体的发明使用办公室控制作为自我定义的标准。自从中世纪贵族认为自己是由最优秀和最有才华的群体组成的群体以来,考试被用来证实据称伴随家庭背景的贵族才能。正如皮克·布迪厄(Tackett的社会学灵感的一个)在他的国家贵族中所表明的那样,贵族不仅仅是一个贵族:他必须证明他应该成为一个贵族。唐考试系统提供了这样一个证明:它是一个精选的工具,可以选择这个领域中最有才华和最有才华的人,而且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些人会来自贵族。换句话说,该系统是一种手段给予那些应该成为帝国阿里斯托伊的“最佳政府”的一部分的人(就像他们是奖励一样)。中世纪的贵族贵族与贵族和精英制度之间没有矛盾;尽管在精英选拔过程中存在非贵族漏洞,但仍然认为是对血统的确认。因此,贵族不能预见到它的贵族确认方法以后会被用来建立一个从零开始的新精英。但在物理灭绝之后 - 正如Tackett所证明的那样,是这一时期精英转型的真正原因 - 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在合法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特权阶级:在没有贵族的血统的情况下,只有贵族标准仍然存在。因此,虽然构思和实施考试制度的中世纪时期的个人和家庭受到了身体压制,但他们的贵族想象力的产物幸存下来并为宋代“现代性”奠定了基础:唐贵族 - 血腥的血液发明了宋贵族的知识。 宋代的精英统治确实是贵族的最自然的继承者,其中构思了精英选择的方法。

海德堡大学Pablo Blitstein

T’oung Pao 101-1-3(2015)259-264

Book Reviews The Early Dutch Sinologists (1854-1900) Training in Holland and China, Func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y Koos Kuiper Sinica Leidensia, vol 135 Leiden Brill, 2016 2 vols xxii + 1184 pp

作者名: Hartmut Walravens,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5 (2019) 247-250
其他信息:

正文:

T’oung报105(2019)247-250

书评

荷兰汉学家早期(1854-1900):在荷兰和中国的培训,在荷兰印度职能。通过和信柯伊伯。报Leidensia,第一卷。 135.莱顿:布瑞尔,2016年2卷。 XXII + 1184页。

中国一直是个迷人的国家的欧洲人,它不仅提供了昂贵的奢侈品,丝绸和瓷器,但它也有早期学者神秘脚本象形文字进行比较。南京(1842年)的条约后,它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市场,西方的商品。对于渴望Informa公司重刑对中国是巨大的,并且可以因为中国已经关闭了边界,以外国人的旅客和商人只有部分满足。因此,谁曾担任北京法院帝国顾问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也进行了的渴望欧洲公众的最重要线人。荷兰不仅是一个重大的航海政治和经济力量,但他们也有杰出的学者和出版商。出于这个原因,耶稣会士卫匡(1614年至1661年)有他的中国的宏伟地图集(Novus公司阿特拉斯冬虫夏草) - 而一去四种中国的scription语言出版由琼·布劳在阿姆斯特丹1655和博学阿塔纳斯·珂雪(1602年至1680年)有他的中国Illustrata pub-lished在阿姆斯特丹雅克布斯面包车米尔斯在1667年它成为一本畅销书和保持权威来源,直到说明德拉茅根由让 - 巴蒂斯特杜赫德取而代之在1735.1

关于东亚,荷兰是最为人所知的唯一的欧洲 - 允许与日本的贸易,政府已经关闭了全国外国人后功率。这个有利可图的垄断是通过在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存在管理和服务于欧洲市场。这种材料连接,以及学者和专家的网络(包括安德烈亚斯Cleyer,GE Rumph,E.肯普弗,CP瓢虫,后来西博尔德)及其本标准出版阳离子给了荷兰的图像具有特殊专长的东亚洲。我们有能力通过J.J.L.调查了解中国研究的初期,或proto-汉学,荷兰Duyvendak2和最近威尔特L.艾迪玛和一组他colleagues.3因此,乍一看呈现更全面的图片,它可能看起来像事倍功半为和信柯伊伯出版另一本书的主题。但是第二眼再veals即柯伊伯投入近1200页,只有50年的深入研究

1)杜赫德,说明géographique,历史之,chronologique,politique,等体质DE L’帝国德拉茅根等德拉Tartarie锦庐,enrichie DES CARTES GENERALES等particulières德CES支付,解点菜兴业&DES CARTESparticulières杜Thibet,&德拉COREC,&ornéeD’未隆重NOMBRE德附图和de插图gravées烯taille-杜丝(巴黎:PGLemercier,1735年)。2)JJL Duyvendak,“中国早期研究在荷兰,” T’oung报32(1936):293-3343)威尔特L.艾迪玛,“荷兰汉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欧洲研究中国:论文从国际会议上欧洲汉学,编史。明·威尔逊和约翰·凯莱(伦敦:韩山唐书,1995年),88-110;与中国研究在Nether-土地:过去,现在和未来,编辑。威尔特伊维德(莱顿:布里尔,2014)。

T’oung报105(2019)247-250©皇家布瑞尔NV,莱顿,2019

DOI:10.1163 / 15685322-10512P10


248

书评

荷兰汉学,而在荷兰汉学以前的出版物不仅致力于300页的这一时期。柯伊伯庞大,分为上下两卷是十年的档案馆和图书馆精心研究的结果,被接纳为博士学位论文在在2016年荷兰莱顿大学,从而加冕笔者的职业生涯,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著名翻译成荷兰语。他退休之前,柯伊伯担任在莱顿大学的中国图书馆员,他出版中国和中西手稿莱顿大学中央图书馆(莱顿,2005)中的一个有用的目录,使鲜为人知的材料提供给国际学者第一次。

本研究的内容可以参考其主要章节来概括:“荷兰汉学的起源”; “霍夫曼的学生(1854年至1865年)”; “中国留学(1856年至1867年)”; “科学贡献”; “德Grijs和天津的Sino-荷兰条约(1863年)”; “中国教师/职员在印度”; “在巴达维亚和中国(1864年至1877年)研究”; “施莱格尔和他的莱顿学生(1873年至1878年)”; “施莱格尔后来的学生(1888年至1895年)”; “施莱格尔在中国的学生(1877年至1898年)”; “词典编纂”; “担任口译和笔译”; “在口译咨询职能”; “研究与任务”; “1896年改革”; “后记”;和“结束语”。这些章节之后是近二十appen-骰子,其中最重要的是“传记和Sinol-ogists的书目。”由于大部分的关键人物的名字不会陌生到当今汉学的学生,它可能是有用的在这里提供的完整列表:

约翰内斯·爱德华阿尔布雷希特(1838年至1890年),亨利让弗朗索瓦波莱尔(1869年至1933年),约翰内斯·德Breuk(1844年至1870年),阿纳Gerhardus日布鲁因(1874-1947),约翰·Adri-AAN Buddingh(1840至70年)约翰内斯Lodewijk Juliaan弗朗西斯Ezerman(1869- 1949年),Maximiliaan冯麦嘉华(1838年至1917年),约翰尼斯·雅各布斯·科内利斯Francken(1838年至1864年),卡罗勒斯弗朗西斯马丁努斯德Grijs(1832年至1902年),威廉·彼得Groeneveldt(1841 -1915),扬雅玛丽亚·德格鲁特(1854-1921),伯纳德斯Hoetink(1854年至1927年),约翰·约瑟夫·霍夫曼(1805至1878年),阿里·阿伦德德Jongh(1856-1941),彼得Meeter(1844至1901年),亚历山大伊丽莎莫尔(1857年至1905年),约翰尼斯·雅克布斯RO-elofs(1851年至1885年),Maurits的Schaalje(1840-1899),西蒙Hartwich Schaank(1861- 1935年),古斯塔夫·施莱格尔(1940至03年),雅各布斯范德斯贝克(1957至02年),彼得·阿德里安范·德·施塔特(1876年至1940年),赫曼努斯尼古拉斯·斯图尔特(1855年至1916年),埃米尔·弗朗西斯Thijssen的(1873年至1914年),安东Bertus面包车雅克布斯Wettum(1870-1914) ,詹姆斯·威廉年轻(1855年至1898年)。

其他附件包括:“在荷兰印度(1860年至1917年)任命和中国欧洲口译员和官员的排放对中国事务的日期”; “荷兰汉学家的中国名字(1860年至1917年)”; “Hoff-曼,施莱格尔和德格鲁特的学生”; “一些老师的名字/文员在印度”; “在中国1856年至1867年学生表”; “汉学家在艺术和科学的巴达维亚学会董事会”; “汉学家中的Ac-略去服务,1860年至1917年的数图”; “施莱格尔的Tsiangtsiu和淘方言的转录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 “中国的一些荷兰AD-;行政的翻译和法律条款”; “荷兰到中国的一些法律翻译

T’oung报105(2019)247-250


书评

口译”; “在各种各样的拼写地名清单”; “一些荷兰印度行政和法律术语解释”; “荷兰印度的殖民地和总督总部长,1840-1920s”; “荷兰汉学年表主要相对于印度群岛(1830年至1954年)”; “口译员指令和1863年收费标准(荷兰)”; “1873年培训条例(荷兰)”; “条例于1896年的官员对中国事务部(荷兰)”;和“总书目”后跟个人姓名,科目,TI-TLE的,和地名索引。

这本书有两个主要的焦点:传记,处理生活和工作的汉学家;和培训,其转变观念,以及毕业生的专业工作和职能。在这些传记,那两个主要的教师,约翰·约瑟夫·霍夫曼(1805年至1878年)和古斯塔夫·施莱格尔(1840- 1903年)的脱颖而出,成为最熟悉的。霍夫曼源于维尔茨堡地方他学习语言学和工作作为一个戏剧歌手和演员(1825年至1830年)。 1830年,他遇到了医生菲利普·弗兰兹·冯·西博尔德(1796年至1866年),谁一直在出岛(长崎)荷兰贸易站的MEM-BER,并决定成为他编制和编辑他印象深刻助手工作日本:大巴楚Besch-reibung冯日本。他学会了中国人从柯Tsching姜镇(角仙Tjong,郭成章?),谁从巴达维亚伴随西博尔德,以及了解到日本主要靠他自己。霍夫曼贡献相当部分以西博尔德的日本。当霍夫曼接到邀请到伦敦成为教授,殖民地大臣决定聘请他为日语翻译。 1855年,霍夫曼晋升为教授中国和日本,因而是 - 未来日本在欧洲的第一位教授。他的一个主要职责是中国口译荷兰殖民服务的培训。早在1849年,他开始教中国的朋友的儿子,阿尔滕动物学家HER-曼施莱格尔(1804至1884年)。他的儿子,古斯塔夫(也古斯塔夫或古斯塔夫),进入合作lonial服务从体育馆毕业(或大学预科教育)之后,和a的编辑在开始工作之前学会闽南语(粤语)四年荷兰中国字典。他还组装为1900项,他的父亲是谁担当自然史在莱顿博物馆的馆长动物学collec-重刑。古斯塔夫·施莱格尔在在 - 死亡多种功能服务;他回到荷兰后,他接到教授职称,1875年,并于1877年被任命为中国普通的教授,并接管中国口译培训。他的主要作品有四种VOL-一超微电极荷兰中国字典。他的一个持久的成就之一是成立(与亨利科迪尔,著名目录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起)在欧洲,T’oung报第一汉学杂志,于1890年在他的晚年,他从蒙受了重大损失他的视力丧失。毫无疑问的是霍夫曼,谁是时下更好出名的日本的专业知识,以及施莱格尔是在荷兰汉学发展的主导人物。施莱格尔已经为中国的语法没有考虑,如何 - 永远,似乎没有充分把握的并行在中国语法的重要性,这激怒了施莱格尔的前学生,那个尖酸刻薄的评论家和优秀

T’oung报105(2019)247-250


250

书评

汉学家欧文特尔·冯·Zach.4在年轻的汉学家,J.J.M.德格鲁特(1854-1921)脱颖而出;他占领了中国研究的新成立的椅子在柏林在1912年开始。

笔者仔细调查和记录汉学的历史和汉学家的家庭背景。培训方式进行变化的数量 - BER。之后的最初几年似乎更合适,更有效地发想成为翻译到中国进行培训,他们是在一个中国语言环境。但希望只部分履行,专业高效的老师是罕见的,而不是加快研究,培训花了更多的时间和代价是昂贵的。因此,这个概念是几年后放弃。人们必须考虑到,在霍夫曼的时间(谁是主要自学)有在欧洲讲授中国没有的课程,这有助于解释方法的变化。此外,学生们没有受过训练,以获得普通话一良好的命令,但南方方言/语言,如客家和闽南语的。只是到了20世纪初,说官话是 - 来到主导方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由格奥尔格·冯·德·格贝尔伦茨历史的中国语法(1888)利用中国南方pronunciation.5这是极大的兴趣阅读有关中国口译专业的工作:想法是,在管理很多事情当LAN-瓜哥专家们手头翻译并解释将运行更顺畅。常规,然而,工作不同,口译只是偶尔(在困难的情况下)呼吁后,并给予他们的解释后,案件由respec-略去殖民地官员进行的。口译员没有特殊地位,不能做出决定。他们中有些人感到无聊,沮丧,一般他们试图进入管理的层次或找一些其他位置。 Parallels的可以在对外服务中可以看出,例如,法国和英国,其中领事人员预计将学习中国为了不依赖,除了在spe-官方的情况下,对口译服务。

这是一个精心仔细的研究,不仅在细节五十年内荷兰汉学的历史,而且还提供了荷兰殖民政府的影子在印度。虽然这是有据可查的,并充满了Infor公司mation,它仍然使良好的阅读。该附录和索引允许这种大规模的出版物中方便地访问信息的丰富量。这精心设计的书,里面供奉的作者和出版商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情境和AD-职事在荷兰印度的发展达到1900至关重要。

哈特穆特·瓦尔拉芬斯,柏林国家图书馆

4)欧文·冯·扎克,Einige又写道祖教授古斯塔夫·施莱格尔的“香格里拉意向书杜parallélismeEN风格CHINOIS”(北京,1902年);以及同上,Weitere的Beitrage楚richtigenWürdigung施莱格尔教授的(北京,1902年)5)格奥尔格·冯·德·格贝尔伦茨,Chinesische Grammatik:麻省理工学院Ausschluss DES niederen斯泰尔斯UNDDER heutigen Umgangssprache(莱比锡:T·O威格尔,1881)。

T’oung报105(2019)247-250

Book Reviews The Five-Colored Clouds of Mount Wutai Poems from Dun huang By Mary Anne Cartelli, Leiden Brill, 2013, xi + 206 pp

作者名: Françoise Wang-Toutain, CNRS, Paris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0-4-5 (2014) 512-514
其他信息:

正文:

512T’oung Pao 100-4-5(2014)512-514

书评

五台山的五色云:敦煌诗。玛丽安妮卡特利,莱顿:布里尔,2013年,x + 206页。

在敦煌莫高遗址的17号洞中发现的数千份文件中,玛丽安妮卡特利对原始作品感兴趣。她向我们赠送了一系列献给五台山的诗集。 据我们所知,这些地方被佛教徒尊敬为菩萨文殊菩萨的神圣住所。本文主要围绕五台山的佛教崇拜历史和文殊菩萨崇拜的基本文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这个场合,她翻译了Manjusri-parinirvana sutra(第41-45页)。

A. Cartelli先生正确地坚持山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通过武力和神秘强调,山脉是与权力合法性和充满精神力量的地方相关的地方,特定于神秘体验。佛教徒,就像他们之前的道家一样,在那里可以看到人们逃离这个世界的污秽以及可以发生转变的地方。在他对五台山的神圣表现的分析中,无论是文殊的发散还是由地块的超自然力量产生的那些表现,作者都乐意使用这种“转化”的概念并使它更加接近。在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被称为“转化文本”(bianwen)。

与五台山相关的诗意传统,让朝圣者表达超越普通现实的经验,并不是敦煌所特有的,而且MA Cartelli让我们对我们的作品有了很好的概述通过官方或规范的文献来。这种背景使得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敦煌文本的特殊性,它将精致的古典风格与白话语元素相结合。对于作者来说,一般来说,在敦煌发现的佛教诗歌与佛教文学诗歌有所区别,佛教文学诗歌基本上是受陈的启发,更加装饰,不那么被剥夺。 MA Cartelli看到特别报告员SODIE韩楚挽歌与玄学?学校的神秘主义的影响,但她知道符合这个中国为中心的愿景和说:“这些美学诗歌强烈反映了Avatamsaka经的精心设计的语言“(第54页)。

作者在这个与五台山有关的诗集中区分了四个主要群体。每个都是章节的主题。第一组(第3章)由六首“歌曲”(quzi ?)组成,其旋律是相声 - 。 M.A. Cartelli提出了对这些文本的翻译和精细分析,但是人们可能会对sumozhe的定义缺乏严谨感到遗憾,因为它是一种法庭旋律(yanyue ?)。到1934年,Paul Pelliot已经证明了sumozhe实际上是在Kutcha和Turfan庆祝的仪式名称的中文转录。而且,在他的研究中

1)Paul Pelliot,“Tokharian and Kutchean”,Journal Asian,CCXXIV,1934,p。 104。

ISSN 0082-5433(印刷版)ISSN 1568-5322(在线版)TPAO©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2015

T’oung Pao 100-4-5(2014)512-514DOI:10.1163 / 15685322-10045P08


书评

敦煌的经济手稿ÉricTrombert表示,在第二个月的第8天的盛宴之际,人们可以参加该地区的颂歌和舞蹈风格sumozhe2。

在第4章至第6章中,A。Cartelli先生介绍了与五台山有关的其他三组诗歌。所有都属于“赞”(zan?)的范畴,由七音节经文组成。作者非常精确地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它们,因为这三个组中的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风格和内容:它们不使用相同的图像而不是所有图像都是相同的相同的人物。第二组,也就是第五章的主题,由有关神秘体验的诗组成。 (九世纪),净土学校的大师,在五台山朝圣。

A. Cartelli先生的分析和翻译令人愉快,而且相当准确。诗歌总是难以呈现,我们的作者克服了优雅的障碍。我们也很欣赏诗歌的中文文本是关于翻译的,这使得评价作品的质量成为可能。作者还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工作,以确定这些诗歌中的典故。她试图通过依赖不同的来源(历史年鉴,专着,朝圣的故事……)来寻找人物和建筑的历史痕迹。同样,它适用于确定佛教经典文本中许多图像的起源。即使有时因为同时使用而且没有任何预防措施而使一个时期非常多的来源感到尴尬,调查结果的阅读也变得极为丰富。将诗歌与五台山相关的壁画进行比较的想法也很有趣。第7章专门介绍它,其中突出显示了与磁带文本的某些链接。

在最后一章题为“诗歌作为佛教事物”中,作者试图确定诗歌在佛教中的地位。事实上,讨论集中在中国佛教上,因为它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被忽视或唤起整个印度诗歌传统,这在佛教文学中如此重要。但是,我们感兴趣地阅读了一些诗的新译本,特别是诗人白居易的小文字的介绍? (772-846)捍卫诗歌作为一种救赎手段(upaya,fangbian ?)来引导人们走向解放(第204-205页)。 对于M.A. Cartelli来说,这种关于拯救技巧的想法对于理解诗歌在佛教作品中的频繁使用至关重要。

虽然所展示的作品质量很高,但我会发表一些评论由于会员偶尔缺乏谨慎或细微差别。因此,当她唤起佛教中四座着名的佛教山脉

2)ÉricTrombert,“敦煌第2个月的第8天的盛宴”,在Jean-PierreDrège(编辑),日本的De敦煌。中国和佛教研究提供给MichelSoymié,巴黎:Droz,1996年,p。 65。

T’oung Pao 100-4-5(2014)512-514


514

书评

中国(第7页),M。A. Cartelli似乎将这个群体的出现置于一个相对较老的时代,而它只是在明朝之下正式构成。 在第118页,使用限定词“深奥”来指定中国佛教,这暴露了业力法则,令人困惑。

同样,很难理解作者所依赖的内容:“在印度,经文是传讲的,不是阅读的,而是针对文盲或半文盲而非精英”(p。 199)。另一方面,尽可能经常传播和复制文本的想法并不恰当中文,而是出现在本世纪头几个世纪的大乘佛经中。 。

当她谈到禁食仪式时(翟?),A。Cartelli似乎将它们减少到庆祝皇帝的生日(第135页)。它忘记了这些斋戒(印度血统)在不同的仪式上经常有节奏,既有宗教生活,也有平民生活。

最后,尽管翻译质量很高,但我会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当然不会破坏这项工作的严肃性。第140页,第二十四节:动词dao?应翻译为“到达”或“到达”而不是“被发现”。 这些节跟着一个进展,他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在这个相同的节,zhi shenzhong ?没有翻译,或被“自己”翻译:我会建议“在他的存在的深处”。 P. 141,节XXV,作者翻译zaisheng gaonian mituo zi ? 以“为文艺复兴时期,唱阿弥陀佛”(“获得高重新诞生,吟诵阿弥陀佛”):它会得到更好的翻译为“在你的一生,背诵阿弥陀佛大声的名字。”而且,我在翻译面前仍然是有意义的文殊chuchu Fazhao hui ?通过“Manjusri向Fazhao赠送优点”(“Manjusri到处都赋予Fazhao的优点”)。 P. 167,到Rulai zhenta Yuwang ming ?被翻译为“Thatagata Asoka国王的真正佛塔闪耀”(“如来国王阿育王的真正佛塔闪耀”)。它不能被翻译为“阿育王知道(或已经知道)如来真正的佛塔”吗?

玛丽安妮卡特利选择评估佛教对中国诗歌的丰富。通过对这些敦煌诗歌中所呈现的图像和主题曲目的分析,尽管有上述保留,她还为我们提供了认真的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FrançoiseWang-Toutain,CNRS,巴黎

T’oung Pao 100-4-5(2014)512-514

Book Reviews The Drunken Man’s Talk Tales from Medieval China By Luo Ye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and Notes by Alister D Inglis Seattle Univ of Washington Press, 2015, xxiii + 214 p

作者名: Jacques Pimpaneau,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Paris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2-1-3 (2016) 251-252
其他信息:

正文:

T’oung Pao 102-1-3(2016)251-252

书评

醉酒人的谈话:来自中世纪中国的故事。罗烨介绍,翻译和Alister D. Inglis的笔记。西雅图:大学华盛顿出版社,2015年,xxiii + 214页。

引言告诉我们,这本书在赵丽和他的儿子赵东武(1532-1554)的目录中被两位作者,剧作家周佑 - 丁(1379-1459)和李旭(1503-)所提及。并且,1407年完成的大量永乐大典百科全书包含了从这本书中摘录的故事。但是在六至十世纪之后,醉酒男子的谈话(Zuiweng tanlu ?)似乎已经丢失了,直到1940年在日本家族图书馆发现一份副本。 此版本在中国转载后,不包括永乐大典所引用的故事,该故事作为本译文的附录。

Zuiweng tanlu是关于故事讲述者的重要文件,其日期最多可能来自南宋(1127-1279)。它包括六朝(420-581)至南宋的故事,诗歌和关于中国生活的事实记录,特别是关于女性的情况。中文标题的最后一个字是lu ?,这意味着笔记本。这真的只是一个笔记本,因为这个内容非常多样化。除了题为“浪漫背叛 - ”的章节中的故事之外,其他故事都是简短摘要的形式,仅表示一般主题。

标题中的“喝醉酒的男人”是中文名称The OldDrunkard的翻译,着名作家欧阳修(1007-1072)的绰号。许多作家,不仅在中国,都有一个笔记本,用于存储他们在会话中收集的内容,以备将来使用。因此,可能罗杰的名字在封面上只出现了,在他去世后编辑了这位伟大作家的笔记本。译者认为罗烨是作者,他或者是考试的失败候选人或者是教师。我建议第三种可能性,罗烨可能是故事讲述者。 A. Inglis对此提出的唯一论点是文本用经典中文写成;但为什么推断作者不能成为故事讲述者,好像故事讲述者一定是文盲?事实上,故事 - 计票员过去常常用古典中文书籍来绘制他们的曲目。我的第一个支持罗烨作为故事讲述者的论点是,这本书立即让我想起演员和木偶的类似笔记本。一个故事讲述者需要他的作品的不同方面的材料:他的介绍性故事(ruhua?)的想法,以吸引观众,然后开始主要的观众,以及他的中心故事,他可以自由发展。他还需要在他的故事中加入诗歌,以及关于他的人物社会环境的事实,这正是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我的第二个论点是,本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关于爱情的,我们知道故事讲述者每个人都专注于一个主题,无论是佛教的jatakas,鬼魂,司法案例,学者的生活等等,以及当然,爱情故事。他们的公会认为他们不会与他们的同事竞争他们有另一个专业。此外,第一章的第二部分,可能添加用于出版的章节是一个非常翔实的文本,作者的作者

T’oung Pao 102-1-3(2016)251-252©Koninklijke Brill NV,莱顿,2016ISSN 0082-5433(印刷版)ISSN 1568-5322(在线版)TPAO

DOI:10.1163 / 15685322-10213P12


252

书评

一定是一个专业人士,即一个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故事讲述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已经成为这个主题的重要参考。

英格利斯给出了每个故事的起源。但是人们还想知道他们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否包括在后来的出版物中,比如华本的收藏品?由FengMenglong,Ling Mengchu等人。

除了第一章,本书的中心主题是女性和爱情,以及社会公正在男女结合中的干预;但在阅读时,人们对西方和中国的爱情故事之间的差异感到震惊。 在西方,爱情故事通常围绕一个男人征服一个女人,直到十九世纪,他必须克服他对地狱的恐惧,以及后来流行的社会习俗。例子包括唐璜的通道,当英雄与上帝战斗时,到包法利夫人,她是浪漫的爱情时期的受害者。结局要么是快乐的,“他们结婚并且有很多孩子”,或者像La PrincessedeClèves那样痛苦地分离。 中国故事似乎从我们的结局开始。在中国,没有任何关于原罪的概念,因此没有无意识的恐惧阻止人们如同在基督教西方所做的那样爱情,所以爱情故事主要是忠实或不忠实的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当道德更自由时,让人们考虑爱情是一件好事,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征服,而是作为一种忠诚,同时承认,就像中国人一样,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两个人,也是一个与西方观念不一致的概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Zuiwengtanlu的翻译应该得到比汉学家更多的观众。

Jacques Pimpaneau,巴黎国立东方文明研究所

T’oung Pao 102-1-3(2016)251-252

Book Reviews The Korean Buddhist Empire_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1910–1945) by Hwansoo Ilmee Kim (review)

作者名: Jin Y. Park - American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0, Number 2, December 2020, pp. 533-539 (Article)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韓國佛教帝國: 一部跨國史(1910–1945) by Hwansoo Ilmee Kim

對於現代韓國佛教的主流論述往往依賴一個將民族主義者和合作者對立放置的二元範式。在這種理解中,韓國佛教被視為純淨的佛教,要求僧侶保持獨身並遵循素食飲食,而日本佛教則被視為被污染的,因為日本僧侶可以結婚並食用肉類。學者們已指出了這種範式的問題,尤其是在英語世界中。《韓國佛教帝國:一部跨國史(1910–1945)》的作者 Hwansoo Ilmee Kim 便是持這種觀點的一位學者,他的學術挑戰了這種二元評價,並關注了現代韓國佛教的複雜現實。 (The Korean Buddhist Empire: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1910–1945) by Hwansoo Ilmee Ki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8. Pp. xi + 344. $45.00 cloth.)

Book Reviews The Halberd at Red Cliff_ Jian’an and the Three Kingdoms

作者名: Paul Rouzer 羅吉偉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0, Number 2, December 2020, pp. 571-577 (Article)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赤壁之戟: 建安與三國 by Xiaofei Tian 田曉菲

田教授在研究三國(220-263年)及其後期文學表達開始時,便對兩者做出了根本的區分。這個時代的文學史記載(通常被稱為“建安魏”)與曹家及其文壇,特別是所謂的建安七子的詩歌創作有關;這是當時「文」歷史,通過少數經典文本被記住。然後是這個時代更受歡迎的「武」方面,在中古晚期和近代早期發展。這一方面以明代(1368-1644年)偉大的小說《三國志演義》為其主要文本基礎,並通過戲劇、電視、電影和電子遊戲中的許多復述一直繁榮至現代。中國學者的隱含習慣是將前者視為更準確、更寫實的視角,因為它根植於當時當時實際創作的文本。而後者則是浪漫化和大體不準確的重新想象。 (The Halberd at Red Cliff: Jian’an and the Three Kingdoms by Xiaofei Tia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8. Pp. xiv + 454. $49.95 cloth.)

Book Reviews The Making of the Song Dynasty History _ Sources and Narratives_ 960-1279 CE_ by Charles Hartman

作者名: Christian Lamouroux - École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8 (2022) 237–287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Charles Hartman, 宋代歷史的形成:來源與敘述, 960-1279 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xvi + 378 pp.

今天,是否有可能在已經被廣泛利用的文本資料的基礎上更新宋代中國(960-1279)的政治歷史認知?這些文本資料主要由儒家的教化性敘述組成,而其编纂者是在宋代建國四個世紀之後的元朝編纂者。Charles Hartman 積極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第一卷中介紹了他自20多年前發表第一篇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以來,以同樣的嚴謹和執着進行的研究結果。在大約300頁緊湊而博學的篇幅中,由於其技術性,往往很困難,作者提出了對這段歷史的新看法,這要歸功於文本考古學,他在早期的工作中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此。其結果值得高度讚揚:這本書簡直標誌着歷史學的一個轉折點。甚至可以認爲,每一位研究古代中國的歷史學家,如果他想擺脫材料缺失所帶來的困境,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Book Reviews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Nation_ Song China and the Forging of an East Asian World Order by Nicolas Tackett_

作者名: Charles Holcombe 何肯 -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0, Number 1, June 2020, pp. 282-288 (Review)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中華民族的起源: 宋代中國與東亞世界秩序的形成 by 譚凱

譚凱 Nicolas Tackett 繼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部著作《中古中國貴族的毀滅》之後,又推出了另一部令人欽佩的作品,這部作品似乎註定會吸引更廣泛的關注。譚凱既擅長翻譯古典詩詞等傳統方法,也擅長運行大型計算機數據庫搜索和分析最新考古發現。他在此書中將所有這些方法結合在一起,爲一個強有力的論點服務:中國的民族身份首先是在漫長的北宋十一世紀(960-1127 年)形成的。史懷梅(Naomi Standen)認爲,在這個時代,個人的忠誠紐帶比民族文化認同在決定效忠方面更爲重要。但史懷梅的研究重點是 10 世紀,她承認 1005 年澶淵之盟簽訂後,人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但即使到了 11 世紀,她仍然認爲 “合法性而非文化認同 “纔是關鍵問題。無論如何,譚凱的論點與葛兆光(和其他人)關於宋代出現的 “中國意識 “的影響深遠的觀點一致,至少具有廣泛的說服力。譚凱並未聲稱宋代已經存在完全現代風格的民族主義。例如,當時並沒有人民主權的概念,也沒有將整個世界自然劃分爲類似民族國家的假設,更沒有證據表明這種中國認同感已經超越了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擴展到了廣大人民羣衆。但譚凱確實聲稱,北宋呈現了現代現象的前現代變體,因爲舊時關於普遍文明的假設被一個邊界清晰的國家的觀念所取代,而這個國家是一個跨朝代的中國(中央之國)。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王朝,而是漢族的家園。”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民族、文化和政治疆界得以保持一致。這讓我們有理由將宋人的世界觀視為一種民族主義”(第 7 頁)。

Book Reviews The Power of Print in Modern China_ Intellectuals and Industrial Publishing from the End of Empire to Maoist State Socialism by

作者名: Lucille Chia 賈晉珠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0, Number 2, December 2020, pp. 513-520 (Article)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印刷在現代中國的力量: 從帝國末期到毛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知識分子和工業出版》,以及《爲印刷而寫作:晚清中國的出版與文本權威的形成》 by Robert Culp; Suyoung Son 孫修暎

這兩篇評論探討了中國歷史上兩個截然不同時期的書籍文化和出版。孫修暎的《爲印刷而寫作》探討了清朝早期(1644-1911)的一套特定出版實踐,這個時期見證了中國書籍文化的許多發展,印刷作品(主要以木刻為主)與手稿同時存在。她的介紹部分概述了她書籍的高度宏偉計劃,包括對寫作和出版(廣義上的詞)之間複雜關係的研究,以及在印刷技術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且木刻印刷的許多方面達到高峰的時代,國家審查的問題。此外,孫修暎的討論不僅限於中國。她還對她詳細研究的一套叢書在清朝中國和朝鮮時代的流通情況進行了比較,以說明18世紀的國家審查實踐。孫修暎通過專注於文人的文學創作來統一這些主題,特別是兩位清代早期作家和編輯:楊州的張潮(1650-約1707年)和杭州的王晫(1636-約1707年)——這兩個城市位於江南地區,被普遍認為是晚期帝國中國的文化中心。 (Published by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HJAS 80.2 (2020): 513–520 The Power of Print in Modern China: Intellectuals and Industrial Publishing from the End of Empire to Maoist State Socialism by Robert Culp.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9. Pp. xv + 371. $65.00 cloth, $64.99 e-book. Writing for Print: Publishing and the Making of Textual Author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y Suyoung S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8. Pp. xiii + 249. $39.95 cl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