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ism in Sichuan_ Leshan_ Emeishan_ and Li Xiyue’s Commun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作者名: Elena Valussi - Loyola University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10 (2024) 685–745
其他信息:
摘要
道教在四川: 十九世紀樂山、峨眉山與李西月的社群
四川及其周邊的中國西南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宗教知識生產的活躍中心,作為宗教網絡的節點,這些網絡起源於或發展於此並延伸至更遠的地方,並且孕育了重要的宗教運動。本文試圖揭示四川道教歷史中尚未被充分分析的一部分,包括地理區域、時間段、社群以及所描述的實踐。文章討論了李西月(1806–1856),一位有影響力的教師、學者和實踐者,以及他所屬的位於樂山地區的道教西派社群,該社群專注於兩位廣受歡迎的神祇:張三丰和呂祖。本文通過描述該社群在扶乩和宗教出版方面的參與,全面概述了這一社群,並將其活動置於四川其他接收和出版宗教經典的社群更廣泛的背景下。文章還通過強調道教社群如何居住、利用並受到這些地方的啟發,重新發現並突顯了像樂山和峨眉山這樣的山脈的不同宗教身份,這些山脈大多被描述為佛教聖地。(原多語言摘要:長久以來,四川及其周邊的中國西南地區一直是一個活躍的宗教知識生產中心,一 個既能自我起源或發展又能延伸其外的宗教網絡的節點,還孕育了數次重要的宗教 運動。本文旨在從地理區域、時代分期、社群以及宗教實踐等方面為讀者揭露一段 尚未明晰的四川地區道教史。文章討論了李西月(1806–1856)這位充滿影響力的 老師、學者和實踐家,以及他所領導的社團,西派道教。該社團活躍於樂山地區, 且供奉兩位俗神:張三丰和呂祖。本文通過描述這個社團在鸞書寫作和宗教出版方 面的活動來對其進行全面的概述,並將他們的活動放置在四川地區同樣也接收並出 版宗教經文的其他社團群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此外,本文還揭示且突出了類似樂 山和峨眉山這樣通常與佛教相繫的地區的另一種宗教屬性,即這些地域和空間同時 也被一個道教社團佔據和使用,並為其提供靈感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