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s Zhao Gang

作者名: Kuo-tung Ch’en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0 (2014) 280-285
其他信息:

正文:

280

T’oung pao 100(2014)280-285

书评

赵刚

清朝对洋开放:中国海洋政策,1684-1757。檀香山:大学夏威夷出版社,2013年.viii + 272页。

这可能是西方文献中第一本对整个清朝前期海洋政治进行处理的书。有三个主要事件被选出来进行详细讨论:1684年开放海岸贸易,1717年中国航运到东南亚的禁令(本书中称为“1716禁令”),以及欧洲贸易的限制在1757年到了广州。由于作者在第16-17页给出了每一章的简短摘要,所以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复它们。

该书将清初的海上贸易政策视为“开放式门户”政策。我同意这一点,因为在对Koxinga的海事禁令和他的继承人被取消后,中国在整个讨论期间开放了来自交易商的港口虽然不是没有调整和修改的场合所要求的。

在拒绝那些认为清初“开门”海事政策有限的人中,笔者正确地指出,除了外国人的贸易外,还有中国人自己进行的贸易。许多中国学者在审查清代海上贸易政策时,强调1757年后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以及所谓的“广州制度”的发展。关注外国人的贸易,如何 - 曾经,不足以了解清朝早期半年的海上贸易历史。

在明朝开设粤港(漳州,福建)港之前,他们的主题是在1567年进行海外贸易,因为 - 外国人进行的贡品交易是唯一允许的。在悦港开业后,外国人仍然需要经常举行礼仪交易。作者强调“私人贸易”作为贡品贸易的对应物:贡品贸易主要由“附庸”国家进行,而私人贸易则由中国国民进行。实际上,始终存在三种形式的合法贸易:自由贸易来自外国的土地,主要由欧洲人进行,海外贸易由中国人进行,以及与中国毗邻的国家进行的贡品贸易。 作者对前两个是正确的,但他对清贡品系统的理解缺乏清晰度。清朝继承了明朝政策,要求琉球,朝鲜,越南,暹罗等传统支流国家进行贡品活动,作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条件。 尽管欧洲人不需要进行致敬仪式,但就贸易而言,它已成为欧洲国家的条件ISSN 0082-5433(印刷版)ISSN 1568-5322(在线版)TPAO 1-3

©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2014 | doi 10.1163 / 15685322-10013p10

T’oung pao 100(2014)280-285


书评

281

与清廷法院进行外交对话。 Macartney和Amherst任务的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高清帝王将贸易作为“控制”外国国家的工具。例如,当两国之间发生冲突时,大黄被禁止出口到俄罗斯;同样,当中国与缅甸交战时,棉花不允许进口到中国。 “贸易”被统治者视为政治的一个方面,与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分开。

康熙皇帝在康熙真正的记录中发现了KX 23/09/01(1684/10/09)的法令,康熙皇帝明确提出了开放沿海地区的海洋活动的理由,如渔业和贸易,盐 - 制造和运输,重点放在贸易上:“贸易海洋的开放有利于福建和广东的居民。一旦这两个省的人民繁荣,商品流通令人满意,所有省份都将受益。“皇帝补充说,由于只有富人才有能力为海上贸易装备,因此对他们征税是合理的。 。反过来,这些税收将有助于支持福建和广东的军队,减轻其他省份的负担。显然,皇帝决定采取“开放式”政策,出于对改善国家预算以及其主体生计的关注。有人可能会说,在台湾争执后是否开放海岸的辩论中,一些省级官员对此表示不同意见。康熙自己做出决定。

同样,在1708年,当检察官老子为了应对过度出口大米而提出新的禁止海上活动的禁令时,康熙立即以他自己的论点驳斥了他的建议。甚至1717年禁止禁止中国航运到东南亚也是他自己的决定。虽然一些官员提出了自己的海事政策建议,而且其他许多州长和部长都被征询过,但皇帝实际上自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有信心这样做,因为他一直关注海事事务。在他的统治期间,我们看到他在思考如海盗,大米和战略物资的出口,海岸防御和海军准备,航线,垃圾建设,以及离岸岛屿和小岛的管理等问题。

他还派遣专员到日本和东南亚几次调查国际形势。作者不赞成并且值得补充的一点是,在KX 42/09/15(1703/10/25)康熙告诉他的部长们,“为了了解航线,我有订购人员登上商船并一起旅行,画出地图,显示他们经过的地方,并将它们呈现给我,所以我知道(路线)非常好。“康熙敢

T’oung pao 100(2014)280-285


282

书评

打开海洋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很安全。然而他也预料到了欧洲的威胁。宣布关于禁令的决定的KX 55/10/26(1716/12/09)的法令(在KX 56/01/25 [1717/03/07]正式颁布)包含:“海外国家比如葡萄牙和其他人可能会在未来几千年内对中国造成伤害。这是我的反对意见“(改编自赵刚的相关Veritable记录条目中的引文)。

赵先生还引用了之前在同一条目中发现的其他词语,其结果是“汉族人缺乏满族和蒙古人的团结。”然后,他发展出种族紧张局势为之一的论点。康熙决定执行1717年禁令的原因。然而,如果我们看一下最接近康熙实际陈述的源 - 活动和休息日记(Qiju zhu) - 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他说“与中国的人们不同,外国人心态相同” 。你们中国人对每一件事情都犹豫不决,自然你们并不是一心一意。“换句话说,康熙将外国人,而不是满族和蒙古人,与汉族人进行比较。 关于康熙海事事件受到国内民族问题严重影响的观念因此需要更好的证明。

这本书包含很多问题,涵盖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这

因为它无法避免简化,这会导致一些缺陷。

关于他的消息来源,作者说:“我主要依据中国的源材料,从官方文件到私人着作和当地的地名录。原因很明显:只有这些材料才能告诉我们中国的统治者,精英和商人如何看待和应对新兴的全球经济“(第15页)。他承认,只有掌握“他所选择的数量和规模”,他才能决定使用欧洲资源。用他的话说,“那些西方商人留下的记录经常把他们所看到的整个中国海洋政策视为高度倾向性的中国海洋政策。”在我看来,这完全是无视价值的。当代欧洲观察。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密切关注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仔细研究了相关问题后,即使是公司的个体员工也能很好地了解情况。因此,公司的茶叶检查员塞缪尔·鲍尔特意写了他的“关于在中国开设第二个港口的权宜之计的观察,对于东印度公司事务管理的超级货轮总裁和特别委员会的意见”在中国“为阿姆赫斯特的参考,在后者进入北京之前,因为他自己在1841年的文本转载中表明,后者将于1816年7月2日开始。主啊阿默斯特于1816年7月初抵达广州。塞缪尔·鲍尔因此在阿默斯特到来之前写了他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外国人的情况

T’oung pao 100(2014)280-285


书评

283

(主要是英国人)交易员,当然还有审查清海运政策。如何人们可以说西方观察没有优点?

可以肯定的是,时间阻止了学者们探索所有相关材料,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当然谴责西方语言中的那些“对检查中国人对早期全球化的反应不是很有用”的充分理由。赵刚声称耶稣会士的大量着作对海事政策很少说。他提到的唯一材料是Antoine Gaubil在1717年海事禁令中对康熙法令的翻译。他引用了它(第155页)间接来自Laura Hostetler的法语原版的英文翻译,而不是咨询Gaubil自己的话。然而,Hostetler的翻译只是高比尔信的一部分,该信写于1752年。在那封信中,高比尔详细讨论了他对康熙,雍正和干隆外交政策的理解。人们只会后悔作者没有完全探讨高比尔的意见。

还有Lettresédifiantes。不必费心去研究这种集合,这说明西方资料在讨论中国的海洋政策时毫无用处是不明智的。声称耶稣会士没有多说中国的海事政策是没有根据的。至少,Moyriac de Mailla有一个完整的陈茂的翻译?纪念主张禁止南洋贸易,以及长期反驳陈驳的论点。顺便说一句,作者似乎并不理解陈在1717年禁令的决定中的确切作用。他甚至没有注意到陈懋的名字被错误地写成作为陈昂?在某些方面:他提到了陈茂。 159,仅仅4个页后面描述了陈昂作为1717年禁止中国航运到东南亚政策的批评者之一。事实上,在1930年,Paul Pelliot已经巧妙地解决了在各种来源中识别陈茂名字的问题

在他的介绍中,作者声称“1684年法令的宣布”正在“解除对中国私人海上贸易的三百年的禁运”。这个“三百年”的数字令人费解。历史上的事实是,明朝政府于1567年开放了粤港,以便将其交易到东南亚。换句话说,在明朝的八十年间,存在合法的私人贸易。此外,清朝直到中国正式成立几年后才实施禁令,并且在1661年Koxinga飞往台湾之前,这项禁令并未严格执行。

1 Paul Pelliot,“’Tchin Mao’ou Tch’en Ngang?”,T’oung Pao 27(1930):424-26。关于陈茂的意见,请看我的“陈茂宇陈斌:康熙武士六年金枝南洋茂义德juece”? —在福安德里士:当安高觉俞青石颜酒? — ?,ed。陈熙媛?? (台北:中央研究院,2014),433-67。

T’oung pao 100(2014)280-285


284

书评

在其他地方,引用H.B.莫尔斯,提交人提到,英国人了解到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在1684年开放的。赵显然没有查阅本段前的页面。事实上,东印度公司在1671年至1685年间在台湾设有工厂(或代理商);在1676年至1668年间,郑靖(Koxinga的儿子和继承人)加入了反叛的三狮子狮子并在厦门附近作战。 1678年,厦门工厂成为中国的主要工厂,台湾的工厂是其下属的工厂。当施琅海军上将(错误的石亮整本书)到台湾接管时,他还会见了东印度公司的代表。 EIC关于中国政策的信息不仅仅是由Delight访问厦门带来的,也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

这本书的其他一些论点似乎没有根据。举例来说,赵刚提到王大元曾访问过东非的部分地区,并得出郑和航行七十年以及达伽马到印度之前一个半世纪的结论,中国私营商人已经活跃在东非。实际上,王大元登上了非中国亚洲贸易商的船只。即使他真的去过东非,他在那里看不到任何其他中国人。中国人怎么能活跃在他那个时代的全球那个遥远的地方呢?

赵刚打算参与他的研究的一个主题是全球化。他认为早期的全球化与葡萄牙人对亚洲航线的发现一起出现了,他强调中国人对它的反应与西方的反应大不相同(第14页)。全球化,正如我所看到的那样,是人类历史上漫长的过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式,为此做出贡献。由于海运是最方便的方式交换货物和想法以及移动人们,海事活动的加速显然对全球化程度有很大贡献。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但其发展的高潮或多或少受到欧洲人在十六世纪及之后的门阶上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国对全球化的贡献是真实的,但它没有孤立地运作,完全独立。

关于赵的来源,翻译,和音译,可以做一些进一步的评论。作者咨询的二手作品清单不是全面的,并不总是令人满意。这样有用的书籍就像Jennifer Cushman的海上田野;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1993年)与钦邦的中国垃圾贸易和中国海岸的中国海岸的淘网(1683-1735(1983))并未受到影响。在讨论白银时,赵提到了威廉·阿特威尔,但并未引起注意

T’oung pao 100(2014)280-285


书评

285

Dennis O. Flynn的多产作品或Richard von Glahn的财富之泉:中国货币与货币政策,1000-1700(1996)。

赵声称最早讨论Morsen的使命是MatsuuraAkira 1978年在Tōhōgaku发表的文章(该日期在1999年的参考书目中被错误地写成)。然而Jonathan D. Spence已经在他的Ts’aoYin和K’ang-hsi Emperor(1966)中处理了这个案子。最近,Angela Schottenhammer在一篇有趣的文章中处理了它,尽管她的2008年书籍出现在参考书目中

赵也不会对细节给予足够的重视。仅举一次考试,王志在本书所引用的文件时是浙江省的前任总督,而不是在这里所说的现任者。作为一项规则,赵的中文文献翻译并未严格遵守原文 - 文本:作者自由翻译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句子的顺序。 建议读者自己查看原始资料。

最后,音译中有太多错误。只是给几个实例:王连应该是王智? (第141-42页);惠州应该读湖州? (第141页);朱雷章应该是朱培璋? (第148页);而康熙皇帝的着名八子的名字就在这里拼云义,当云西? (第162页)是正确的拼写。

Kuo-tung Ch’en

中国科学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T’oung pao 100(2014)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