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 Seán Moores - University of Sydney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9 (2023) 142–180
其他信息:
摘要
超越預設統一的同情心: 焦循(1763–1820)論孔子學說的「一貫」
本文分析了清代儒學學者焦循(1763–1820)在其1803年著作《論語通釋》(Lunyu tongshi)中對《論語》4/15的創新詮釋。焦循認為,孔子教誨的「一貫」(yiguan)被歷代學者誤解,他們將其視為一種預設的標準,用以貶低不同的哲學觀點。焦循譴責這種傾向,認為這違背了孔子的初衷,並阻礙了他所認為的儒家價值基礎——與他人的相互聯繫。焦循將「一貫」與這種相互聯繫相等同,主張只有克服自我利益,才能發展出將他人置於人性與考慮中心的認知和道德能力。(原多語言摘要:本文分析了清代中期儒家學者焦循(1763–1820年)在其作於 1803年的《論語通釋》 中對《論語·里仁》第 15 則的創造性闡釋。焦循認為,孔子學說中的 “一貫”被歷代 學者所誤讀。他們將 “一貫”作為一種貶低不同哲學觀點的預先定義的標準。焦循反 對這種闡釋傾向,認為其違背了孔子的初衷,並且阻礙了與他人的相互連接,而焦 循認為這正是孔子價值觀的基礎。焦循將 “一貫”與這種相互連接性密切聯繫起來, 認為只有克服自我利益,人們才能夠發展認知與道德能力,以把他人置於仁與恕的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