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s - Translating China as Cross-Identity Performance. By James St. André. Honolulu_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8. 287 pp.

作者名: Huiyi Wu,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Cambridge/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Paris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6 (2020) 480-486
其他信息:

摘要:

把中国翻译成跨身份的性能
近代欧洲汉学作为一门学术研究的学科,从十八世纪开始,其发展就与将汉语翻译成西方语言的尝试密不可分。然而,对这些译文的研究并不是事后质量控制的问题,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与原文的简单对比。我们必须牢记,翻译实践在过去三个世纪中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翻译与其他文学实践之间的诸多干扰,首先是伪翻译–以翻译自外文的形式出现的原创性创作,同时也包括作为文化间中介的个人的人种学描述和自传。此外,这些文本是历史时刻的一部分,当时欧洲和东方之间的权力关系远非平等,在这个世界上,陈腐的表述可以自由发挥。我们如何对这些 “翻译 “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和延伸意义上的分析,从而考虑到其历史性和复杂性,并与其他类似的文化现象进行对话?
针对这一挑战,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高级讲师詹姆斯-圣安德的这本书独创性地采用了 “跨身份表演 “的概念语言。 书的封底写道,这个词汇是从北美文化和同性恋研究中借用来的,北美文化和同性恋研究开发这个词汇主要是为了描述对种族(白人/黑人)或性别(男/女、异性恋/同性恋)身份的侵犯行为。在圣安德烈看来,译者让中文文本用英文或法文说话的过程,可以比作一个白人假装成黑人(黑脸),一个男人假装成女人(变装),甚至一个女人为了掩盖自我男性化的一面而过度发挥自己的女性魅力(化装)(第3-4页)。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都是 “假装成你不是的人”(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