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 Shoufu Yin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09 (2023) 624–667
其他信息:
摘要
清初編纂滿文《明史》: 《明國史》的背景、內容與意義
清廷以滿文編纂了一部詳盡的明朝史,該史書以手稿形式存於故宮博物院,名為《明國史》(Ming gurun i suduri)。本文基於對該手稿的仔細閱讀及相關檔案文件的考察,提出了三點觀察。首先,《明國史》源於清初編纂明朝史的最早階段(1645–1669)。該書以編纂滿文編年史為主,體現了十七世紀中葉內亞史學的發展。其次,該書通過並列和連接《明實錄》的翻譯節選來敘述明朝歷史,這種編譯結合的方法實際上對關鍵政治事件和人物進行了重新評估。第三,基於對《明國史》這一背景的理解,1739年的《明史》最好被視為一個世紀長期協商(1645–1739)的產物,在這一過程中,清初朝廷的意識形態議程和學術成就逐漸被遺忘。(原多語言摘要:清廷曾以滿文編成一部九十七卷的《明國史》(Ming gurun i suduri ),寫本現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基於對這一寫本的細讀以及相關檔案的考察,本文提出三點觀 察。首先,就其編纂時間而言,這部滿文《明國史》應形成於清修明史的第一階 段(1645–1669 )。當時目的之一即是以滿文編寫一部編年體明史,其本身也體現 出內亞史學的發展。其二,就其編纂方式而言,寫本從《明實錄》中選取片段,翻譯後加以綴連(於建文朝則從中晚明的材料中選取片段);以這種譯纂結合的方 式,這部滿文《明國史》不僅重新講述了重要的歷史事件,也對當時人物給出了自 己的評價。其三,對比十七世紀中葉的滿文《明國史》, 1739 年修成的漢文《明 史》在很多意義上回到了晚明形成的明史書寫的框架;由此,清初滿文《明國史》 所承載的觀念與思想,則漸漸為人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