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 Yuanming and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 (review)

作者名: Robert Ashmore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69, Number 1, June 2009, pp.182-192 (Review)
其他信息:

正文:

由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出版DOI:

https://doi.org/10.1353/jas.0.0010


182条点评

它的学生和学者将不得不向与其他传统的哲学家建设性的接触开放。事实上,最近有一些迹象表明,相互开放和相互挑战的过程正在开始,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们开始合作举办会议和预订有意识地跨越传统的项目。最近的历史写作是一个冒险的事业。将近三年来马克汉姆所设想的最终被视为有了为儒家哲学的新繁荣奠定了基础,或者作为垂死传统的最后一次喘息?从我们目前的有利观点来看,不可能毫无保留地说出儒家失去灵魂的命运在于什么。

陶渊明与手稿文化:田小飞的尘世记录。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5年.Pp。 x + 319. $ 60.00。

罗伯特阿什莫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如果“经典”文本是那些成功地迫使后来的一代再生它们的文本 - 无论是通过重铸,模仿,和后期创造性工作的反应,通过批判性和语言学的解释,还是在更短暂的空间中读者的想象力 - 陶渊明的文学收藏在中国传统经典中占有独特的中心位置。这篇文章几乎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它吸引了读者对其作者做出回应,与他进行对话,并声称对他不满意。对于许多读者而言,与陶渊明的特殊联系主张成为他们自己的文化和文学自我塑造的基本维度 - 王骥(约590-644),他直接模仿编着数字作品道和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了他 - 自我作为道的隐士,苏轼(1037-1101),用着名的韵文(即, “协调押韵”;他是? ?),是这方面唯一两个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但是,

苏的诗集“何涛诗”,尤其具有影响力。袁兴 - pei ?最近一期的陶渊明包括一个附录,其中包含了这些“har-monizing Tao”的诗歌以及模仿苏轼模仿的九位作者的诗歌。

由哈佛燕京学院出版

hJAs 69.1(2009):182-92


评论

183

在陶的收藏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浩繁多面的学术和想象文学,迄今为止,文本早期复制的一个关键维度已经逃脱了持续的和系统的批判性反思:无数复杂交织的转录,错误转录,整理和修正形成了收藏的接受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从作者的死亡时期到宋代和所有现代版本所衍生的元印刷版本的出现。肖小田的陶渊明和手稿文化:尘土飞扬的记录表即将纠正这种疏忽,并且沿途表示了大量的兴趣,从深刻的原创见解到特定的作品到重要的一般性问题和观察关于传统中国文本和文化复制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基础。 这本书的论点涉及两个主要层面,即相互有时相反的方向,相互补充和相互交错。首先,田邀请我们进行一次精神上的飞跃,从相对稳定的印刷文化文本的熟悉世界回到手稿传播的世界,其中流动和多种形式是常态 - 并且其中的创造力是固有的阅读和接待不仅仅涉及读者理解的变化 - 文学作品的变化,还包括文本本身的变化。其次,田试图回到印刷出现之前 - 一种文化和技术的剧变,她认为,这导致了诗人的声音变平和贫困 - 恢复了陶渊的感觉 - ming as他可能对他的同时代人说话了。田不明确地说明这两个论点之间的确切关系,并且有可能看到它们在交叉目的上工作,在重新获得“原始”道的目标看来不同的意义上从想象一个手稿文化的世界来看,其中文本和作者都是天生多样的。然而至少,后日学校选集的“标准”陶渊明与从田的修正主义读物中出现的“变体”陶渊明的范围之间往往距离很远,这提醒我们可能性的范围。包含在旧世界的手稿中。

陶,从苏轼的弟弟苏澈一直到十九世纪。 见袁’s陶渊明ji jianzhu ? (北京:中华书局,2003)[这里 - 建筑之后]。


184条点评

在陶渊明的早期印刷版中记载的变异手稿读数提供了间接和零碎的一瞥在印刷品上升之前诗人作品的手稿传播历史。田仔认为,经过仔细研究,这一证据表明手稿传统所涵盖的文本变异范围相当广泛 - 事实上,变体读物中的不同选择可以产生质量上不同的诗人。甚至作为最早(即宋元)的编辑印刷的variorum版本记录了这种手稿传统的多样性,他们判断哪些读数似乎更可能是认证,然后传播结果以固定和机械可再现的形式;因此,他们逐渐结束了早期历史中收藏的内在特征的文本通量。文本复制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宋代。田的关键主张之一是,在这一时期转变印刷后出现的相对单一文本的编辑选择被特别推动了宋代的品味和关注,以及他的原始品质。 - 金代诗人。这首歌由陶渊明代表最为中心 - 苏轼在这个书中扮演反派角色:在田的看来,后来读者对陶的看法一直到现在都变得贫穷。田女士特别瞄准她的用语为后来的读者提供诗人形象的“欺骗性简单”(第12页),陶渊明作为一个相对简单的人的概念,作为一个无意识和透明的作家 - 一个人,在田的字中,“只是’生活’然后碰巧写了一些诗”(p.18)。通过仔细筛选宋前手稿传统的痕迹,田希望恢复一个陶渊明“更多的东西嵌入他的时代的文学和哲学利益和更多的创新,好玩,古怪和渴望他接受的形象,“一个高度自我意识甚至折磨的作家”对世界和他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讽刺意识,一种更为讽刺的心态,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极大不适和焦虑自然“(第14页)。

在第一章”占有和损失“中,我们首先看到一个程序将在本书中经常出现,因为诗人所表达的主题关注点由田显示为回声和反式


评论

185

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后来的读者,他们阅读,翻译并修改了他的文本。本章的出发点是“饮酒”系列的第五部 - 也许是陶渊明最着名的诗。在这首诗的结束语中,诗人向的一个难以捉摸的真相表示,这个真理源于他对景观的思考:?

我凝视着远处的南山。

? ?山上的空气在黄昏时很可爱,?和鸟儿互相飞回。?在这个回归中有一个基本的事实,?

我要解释一下,但已经忘记了

树篱,

words.2

在这些方面,我们似乎看到诗人在中国美学和诠释学思想中成功地谈判了一个反复出租的悖论:完全和真正“获得”一个景观,一个人或一个文本的真相需要一个人保持独立,抵制冲动要么保持一个人的洞察力,要么试图用言语把它钉住。苏轼,在陶渊明作品的手稿遗产中最着名的批判性干预,宣称在第二行引用的“凝视”(王?)只是引用 - 行中唯一直接证明的版本任何幸存的前宋源 - 都必须是由于不理解这条线的庸俗抄写员的诽谤而导致的,因为,苏的理由,“凝视”意味着对诗人的部分过于刻意的努力。苏轼坚持认为,正确的阅读必须简单地“看”(jian?)。对于田,这种文本批评的行为 - 确实得到了诗歌的绝大多数读者的赞同 - 至今 - 本身就是苏轼和他的宋读者对文本施加压力的过程的象征。自己对透明陶渊明的渴望,他们的见解和意图将立即为他们所用。对田来说,这一举动是一个基本理由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一个对陶渊明的独家所有权的主张限制了以前的公开文本。因此,在田的精心制作中,精雕细琢的诗歌批评与文化评论融为一体

2建筑,p。 247.田,p。 24.我引用田译的文字和文字

在她的讨论中采用了变体。


186条点评

一章,苏轼对王至j的文本的改变,似乎是一种failure未能完全保持真正的“获得”与占有的执着之间的不稳定的平衡,这已经在原诗中得到了体现。因此,田认为,“陶渊明的诗的价值既美观又商业化”(第44页)。也就是说,对于后来的读者来说,山的“直接”认知反映了选择阅读剑王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商品 - 通过其后期文化图标,苏的制裁增加了价值施。简而言之,在田的看来,苏轼的占有是陶渊明的失败和我们的损失。本章最后以对苏轼手写作中陶渊明作品的传奇手稿副本随后的迷信和商业猜测进行了热烈的描述。从这一章的论述来看,这一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第二章“大师是谁,无人知道”,重点关注陶渊明的早期传记。跟进A. R. Davis的洞察力,他观察到“似乎。 。 。很可能T’ao自己的着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些来源中包含的最生动的ane dot prime的主要来源,3 Tian在这里提供了对四个早期传记的仔细的逐面阅读,如影响早期文件他的作品的阅读和接受以及他的诗歌读者形成他的形象。她描绘了每个传记作者如何调整并补充材料,每个都符合他自己的进化 - 感觉陶必须“真正”成像。

在讲述了陶渊明第一次接受的历时性转变的两章后,参考他的文本,然后参考给他的传记 - 第3章到第5章采用了主要的共时方法。在这些章节中,田先生讨论了陶氏集合中变种的可能含义,试图重新获得陶渊明,因为他可能已经向他的同时代人发出了声音。她通过仔细阅读这些诗歌以及来自该时期的大量相关平行文本来做到这一点。第三章,“失落的家园:回归道”,探讨了身份和生存问题 - 围绕陶渊明经常重返家乡作为农民生活的问题。田介绍了诗人参与的这些存在问题

3 A. R. Davis,T’ao Yuan-ming,他的作品及其意义(剑桥:剑桥

大学出版社,1983年),1:1-2。引用田,p。 57。


评论

187

与读者面临的诠释挑战相对应,希望通过人的变迁和编辑干预来恢复原来的陶渊明。在第4章“食物,死亡和叙事”中,田从文本变体的问题中退后一步,转而关注魏晋文学文化中的特定共鸣出现在一系列主题和词汇中。陶渊明的诗@关于饮食,死亡和不朽的主题,以及文本的乐趣和力量。第五章,“成为一个Ves-sel”,反过来考虑陶的经常折磨的关于成就和徒劳的问题的反思。总而言之,这些中间章节对于实现田已宣布的目标,即向我们提供一个更复杂的暗示,更加自我怜悯(作为一个诗人和一个人)的陶渊明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般不如大众想象的哲学农民那么舒服。

在本书的结尾章节中,“硬证据:读石头”,田先生果断地将这种努力拼凑成一个原始的陶渊明,而是放弃进入一个丰富的文献案例研究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自己的意义和自己的诗人。 Tian介绍了“醉石”的案例,这是在庐山地区的陶渊明传说周围发展的旅游文化的重点。几个世纪以来,这块石头在其表面上获得了多层文字铭文,并且石头及其周围地区在恢复过程中连续几次努力,以刷新其作为该地区文化地理的焦点的地位。田继续展示的“醉酒之石”的故事,为陶渊明的文学收藏本身的命运提供了许多诱人的讽刺作品。由着名的“新儒家”学者朱熹(1130-1200)赞助的网站,为例子,揭开了石头历史的新篇章,激发朱Xi熙的弟子曾骥“重建”。 。 。朱熹所做的一切都以更加轻松,更具文学性的方式“(第209页),包括制作一部新版的陶渊明作品,并附有序言赞美朱熹的”重新发现“的石头。在“醉酒石”的历史中的这个朱熹事件中,不难发现一种重复,尽管是在更多的漫画模式中,在文字中出现的那种涟漪效应本身在苏的后果中施的批评声明。此外,通过详细记录陶氏作品的早期印刷版本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如何起源于相当的


188条点评

异想天开的旅游文化和围绕“醉石”的纪念,田生动地提醒我们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流动性.4陶渊明和手稿文化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对于该领域的贡献,开辟真正创新的观点阅读和理解陶渊明和他和他的作品归于我们的过程。它的成功令人钦佩地证明了将宋代文本的原稿传递考虑在内的重要性,即使现有的证据是零碎的,也很少。一般来说,Tian重新审视被忽视的文本可能性,这里提供了令人钦佩的精力充沛的近距离读数。在这方面,田的对五诗系列“回归住在园林中”的描述5是示例性的。这一集的开场诗是陶氏收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并且代表了陶作为一个满足的隐士的形象,一个男人的哲学观点使他能够摆脱紧张局势和安西 - 公共生活的eties。关闭线,“很长一段时间我现在已经在笼子里,/现在又回到自然的生活方式,”作为多报道。或者他们呢? Tian注意到最后一行中的变体读数必须首先打击幸福隐士的任何朋友,就像简单的ludi-crous。阅读“如何”(a)代替“再次”(fu)将最后一行变成一个修辞问题,这个问题表明这种情况不可能回归自然:“我怎么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回归生命?“虽然从不假装有一个结论性的案例支持这个真正的煽动性变体,但田在这整个系列中的所有地方都提供了这首诗的阅读,其中所有内容都来自观察清理新领域(第99页)所需的劳动力和资本投资,以及将这一系列诗集合在一起的主题,人物和用语的相互关系6,这可能是关于可能的优点的问题这首看似离谱的第一首诗的结束线。在田的读书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4在本书的附录中,田还提供了有用的注释书目

陶氏作品重要版本考察。

5“归元天鞠武寿”,在建筑,第76-91页;在田,

第95-110页。

6关于该系列的最后一首诗如何回应第一首诗的评论

忧郁和焦虑的静脉,见第109-10页。


评论

189

因为诗人对于田园诗般的田园诗般的回归,以及对威胁性荒野的侵犯而不断受到困扰(第105页)。最后,关于变异读物的初始问题似乎有争议 - 但即使我们继续再次接受阅读,我们听到的语气感觉 - 诗人使用它已经被改变了。也许学会聆听它们都是可行的选择,是捕捉旧世界的一种局部方式。关于变体的争论远未解决,但田的陶渊明和手稿文化证明了为什么那些论点很重要。 鉴于证据的不完整状态,田的研究不足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回答文本的手稿流通的实际过程。早期印刷版中的整理笔记是简单的变体列表,没有系统地对这些变体的来源进行归属,因此它们无法提供重建任何单个前–O0手稿的文本所需的信息。 7偶尔间接证据表明某一特定唐代诗人对某一特定线路的阅读或阅读是熟悉的,和田某讨论了与王/剑辩论有关的一些证据(第36-38页)。 8田的兴趣在于对苏轼9号

第五节“饮酒”诗中的阅读作者的作者身份的兴趣,部分原因在于对提出宋代转型收集的愿望,以及从手稿的转变打印作为其复制的主要载体,作为早期接受陶渊明的激进断裂点。我发现田的论证具有说服力,特别有用的是作为调解过程的提醒,传播前宋文本的整体经过宋编辑的手。在动力学中彻底突破的概念

7从本书的角度来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并不令人惊讶,但在早期版本的校对笔记中,最常被引用的来源是腿 - 内容苏轼副本。

8尽管田争辩说(第37页)吴增武引用魏英武的证据是不确定的,因为它来自一首魏并没有公开声称是模仿陶渊明的诗,它似乎至少表明魏英武很熟悉与jian作为着名的读书线。还比较了张继?,“郭家道野居”,在全唐市(北京:中华书局,1979),12:384.414,与白居易一起,“商斋” “?,在Quan Tang shi,13:425.4675)。

9特别参见她对p的评论。 33,她建议苏轼可能只是

弥补了。


190评论

然而,接受,可能是开放的进一步探索或改进 - 如所建议的,例如,我们在早期传记和旅游中看到的创造性适应的过程之间的非常相似 - “醉酒”的主题演变石的“网站由田自己讨论。 事实上,田的许多读物的成功部分恰恰在于它们揭示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的方式,前提是将宋拨款的方面和文本固定作为连续的 - 运动过程的一部分在诗歌本身,以及展示了印刷品兴起后诗人的接受继续显示出与原稿文化相关的创造性住宿质量的方式。 这里有一个问题涉及田的声称“它掌握在手中。 。 。北宋文人认为,陶渊明是从六朝六世诗人中的一位诗人转变为最伟大的六朝诗人,然后又变成了一个文化偶像“(第31页)。我认为,在很早的时候,陶渊明对于接受陶渊明有一些质的独特性,而且作为一个诗人的长期延迟认识他的优点可能被更准确地描述为逐步重新配置美女文学写作与文化塑造的其他方面之间的界限。这样的观点被提出,的确,如果我们遵循田的第二章中提出的论点关于早期传记材料的逻辑结论。因为如果在早期传记中发现的轶事材料的扩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读者对陶的作品的回应,那么这些来源本身就是早期历史的文献接受陶诗的作品很难找到contem-porary larallels。 在她的第三章中,田引用王夫之(1619-

1692)关于陶渊明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问题的评论(第117页)。虽然我没有把问题中的特定评论视为描述 - 更不用说 - 陶渊明的那种努力的和冲突的自我意识,本章中的田重 - 尺寸,王富之对陶渊明的回应,其中事实上,这是一个非传统的消极的,可能确实揭示了这些与诗人的文化再现有关的反复出现的问题。虽然王赞扬了特定的诗歌和诗句,但他对陶的整体作品有着强烈的疑虑,似乎特别不对


评论

191

正是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物诗”的人才最为直接地归功于后来的读者所构建的标志性陶渊明。他将着名的“饮酒”系列视为“特别粗制滥造”,10并反复评论陶的乡土农民角色的错误和庸俗性,以及后来的读者和改写者对标志性陶的渴望。对于王富之来说,陶渊明是一位偶尔出色的诗人,他的声誉因为所有错误的原因而被夸大了。而且,由于近代文学品味的堕落,在王的看来,正是陶渊明最被痴迷的颂歌最令人瞩目。 王在其批评的“古代诗集”中对陶的作品的严谨选择的原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在目前的选择中,我为了诗歌而保留诗歌,而不是为了陶为他而保留道。因此,对于那些被世界如此赞美的作品,我将它们全部消灭。这样的观念对于苏大师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因为我在这里保存的东西没有空间让他做他的押韵 - 和谐.11

王甫之对陶渊明的传统动态模仿角色扮演的强烈认识,以及他作品的流行接受 - 甚至在他发现这一切都是庸俗和憎恶的时候 - 指向某种东西真正与特定的文化类型截然不同陶煽动的再生产。

另外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是田似乎倾向于忽略的一个比较点,即在道的文学文本的传播和文本的传播之间 - 以及更普遍地,规范奖学金的传统在歌曲期间。虽然田教授认为,这些文本的传播与陶渊明的文集(第221页)等文学文本的传播有很大不同,但很难读到她对陶渊明作品的命运的描述。这首歌并没有考虑到同一时期古典主义奖学金中的一些平凡发展。一

10你是范兰?[?] ?见顾世平轩?,在穿山全书? (长沙:Yuelu shushe,1996),14:720。然而,在另一个背景下,王确实引用了着名的“看到南山”对联的批准。在船山泉书中看到他的“十一”??, 15:808。

11顾世平宣,在船山泉书,14:717。


192条点评

甚至可以考虑朱熹对儒家经典的遗产所扮演的角色与苏轼对陶渊明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类比,因为朱大大改写了传统在他的“四书”的发明中,以及他们相关的教学顺序 - 基于他对圣人“必须拥有”的直觉下的立场。而且,当然,朱熹重新制作的经典作为后来读者的经典的程度,如果比苏轼的道圆明的情况更大的话。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对陶渊明的强有力的修正主义解读,这是对诗人的作品与几百年来为他们提出要求的解释社区的继承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见解,以及探索这些互动发生的文化和物质条件。 对于中世纪中国人的学生而言,它将成为必读书籍,并且在文化史和文学研究方面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一般兴趣。毫无疑问,这将使现代读者继续重新审视道的方式变得复杂化。

北京道教,1800-1949:城市的社会历史文森特·戈萨尔特的神职人员。剑桥: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7年.Pp。 xv + 395. 49.95美元。

T. H. Barrett,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伦敦大学

人们可能也应该坦率地说:除了对文森特·戈萨尔特在青年晚期和共和党北京时期对道教文职生活的精湛专着的不可避免的钦佩之外,年长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某种嫉妒感。这项研究远远超出了我自己最大的梦想当我三十年前第一次踏上道教研究时。是的,我同时代的人类学培训可以在台湾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在这项工作所涵盖的时期内,只有一种立即 - 而且绝不具有广泛利用能力的材料是日本观察者的偶然专着,例如由Koyanagi Shigeta ?在白云观?,北京修道院,作为所有道教的总部 -

由哈佛燕京学院出版

hJAs 69.1(2009):19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