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kuang and His Work in Tibetan Translation_ Revisiting iol Tib J 26 and the Mahādeva Narrative

作者名: Channa Li - ikga,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10 (2024) 384–433
其他信息:

摘要

Tankuang與其在藏文翻譯中的工作: 重訪iol Tib J 26與Mahādeva敘事

藏文手稿iol Tib J 26聲稱包含基於中文來源的Mahādeva敘事版本。在本文中,我將這一中文來源確定為《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T. 2812),這是一部由著名敦煌漢僧曇曠所著的對《大乘百法明門論》的釋義著作。《義決》從《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中借用了完整的Mahādeva敘事,將其描述為第一次分裂的觸發點。我對iol Tib J 26和《義決》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和英文翻譯,不僅是為了證實我的鑑定,也是為了提供一個例子,展示漢傳佛教文本如何在藏文著作中被傳達。(原多語言摘要:藏文寫本 iol Tib J 26 聲稱包含了一版基於漢文材料的大天 (Mahādeva) 敘事。文本 將這一漢文材料認定為《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T.2812):一部由著名的敦煌僧 人曇曠所著的關於《大乘百法明門論》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 stra) 的闡釋類作品。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從《阿毘達磨大毘婆沙 論》(Mahāvibhāṣā) 中完整借用了一版大天敘事,並將其呈現為第一次大分裂的 導火索。本文細讀並英譯了 iol Tib J 26 和《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中的相關內 容,不僅為本文的論點提供了依據,同時也為漢文佛教文獻如何在藏文典籍中表達 提供了一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