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 John Kieschnick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69, Number 1, June 2009, pp.234-239 (Review)
其他信息:
正文:
由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出版DOI:
https://doi.org/10.1353/jas.0.0013
234条点评
这本书的双重结构,交替地审视这些女性作为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历史史诗的主题,以及作为更大的历史现象的案例研究 - 给读者一个分叉的经验。为了准备这篇评论,我首先阅读那些写在张女士的声音中的部分,而没有查阅尾注,然后重读附有说明的文本;二读让我欣赏历史学家如何从来源获取她的肖像。这两个读数同样有益。因为Mann试图将自己的声音隐藏在叙述部分中,所以必须查阅尾注以确定叙述中哪些元素是文本记录的相对直接的转录,哪些是Mann的插值。
作为一名文学学者,我发现想象一下这个家庭成员和两个性别的人都读过洪颂梦,这很有启发性。张悦 - 太阳自己写了一部未完成的杰作续集。许多特征是洪娄萌的特征 - 高度识字的女孩,复杂的家庭结构,以及兄弟姐妹和堂兄弟之间的强烈依恋 - 对张氏来说似乎很熟悉。中国晚期英国的英语研究不缺乏令人信服的叙事历史,如Jonathan Spence的作品,但张氏家族的女性形象的混合形式是新的并且非常成功。 Susan Mann的研究将激发学者和一般读者。它将在晚期帝国历史,妇女历史和文学的课程中提供出色的必读性。
重塑轮子:中世纪重生的绘画佛教寺庙由Stephen F. Teiser。西雅图:大学华盛顿出版社,2007年.Pp。 xv + 319. $ 60.00。
布里斯托尔大学John Kieschnick
随着重塑轮子,斯蒂芬泰瑟在他的中世纪佛教来世的探索中更进一步,在中世纪中国的鬼节开始,然后在“十大王的经文”和炼狱的制作中中世纪的中国佛教.1这些三本专着共同提供了一个历史的修正
1中世纪中国的鬼节(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8年);
由哈佛燕京学院出版
hJAs 69.1(2009):234-39
评论235
今天亚洲佛教的现代主义倾向强调这一点 - 世俗的社会参与,或者,在西方,强调在佛教实践中可以为自我修养和内部经验提供基础的方式。在过去 - 甚至可能在今天的大多数佛教徒中 - 佛教最重要的是一个框架,用于理解和谈判一个远远超出我们所生活的可见世界的宇宙,远远超出现在,包括未来和过去的生活,如神,鬼,地狱生物和动物,以及人类。正如Teiser在重塑车轮时所说的那样,
因此,本书议程中的一个项目是关于佛教中的重生和业力的思想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佛教历史中宇宙论概念的普遍存在,即使不是无处不在。 我相信,重生的宇宙论应该被添加到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佛教中心的问题中:nirvāṇa,佛陀的地位和他的遗物,非自我,达摩或对其存在的分析 - 部分,因果关系,修道和放弃,道德的生理学取向等等。 (第39页)
佛教对业力和重生的看法比在这里分析的图表中更具表现力。 重新发明轮子是对“生命与死亡之轮”描绘的起源和早期
开发的第一次研究,现在最常见于西藏寺庙中。在佛教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图像中,轮子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整齐地总结了 - 佛教宇宙学:一个外圈描绘了十二倍的因果关系链 - 一个无知的盲人,一只猴子为了意识,为死亡的尸体,等等;内部圆圈描绘了五个(或六个)重生领域(神,人类,鬼魂,地狱,生物,野兽,有时是泰坦);最后,中心的核心圈描绘了一只公鸡,一只猪和一条蛇,代表了贪婪,妄想和仇恨的“三种毒药”。整个轮子都掌握着一个狡猾的怪物,通常被认为代表了无常。最早的文字参考出现在Mūlasarvāstivāda教派的vinaya中,在梵语中写入,在第二和第五世纪之间的某个时间后来翻译成中文和藏文。根据这个说明,为了说明结构
“十王经”和中世纪中国佛教炼狱的制作(檀香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4)。
236条点评
在宇宙和驱动它的力量中,佛陀命令所有僧侣在寺庙的大门前的房间前画出生死轮。佛陀进一步命令他的追随者指定某人向观众解释轮子的重要性。 Teiser的大部分书籍探讨了佛教徒遵守这些指示的情况,在修道院之外创造生死之轮,至少部分地生存至今。具体来说,在介绍了车轮的规范来源之后,Teiser在Ajaṇṭā检查了五世纪壁画中的车轮描绘。在印度西部; 在中亚的库姆图拉(Kumtura)的一个小型冥想洞穴,画在九世纪;在甘肃榆林的十世纪洞穴寺庙;在西藏西部一座十一世纪的寺庙;最后是在四川的一个十三世纪的朝圣地点.2
在整个亚洲的佛教扩张中,重生之轮的故事似乎是文本决定力量的一个主要例子在佛教史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轮子遵循首先推广它的文本: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 在现存的六个vinayas中,只有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包含了佛陀禁止绘制重生轮的故事,以及现存的轮图的例子,整齐地放在这个vinaya有影响的区域。尽管我们可以说,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是在印度西北部的第二和第五世纪之间的某个时间编制的(第31页)。它在八世纪初翻译成中文,在九世纪早期翻译成藏文。它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 - 甚至它的译者易经,他也没有自己坚持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他跟随Dharmaguptakavinaya)。另一方面,在西藏,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极具影响力。车轮的材料示例反映了这种地理位置。我们在东南亚找不到重生轮的画作,而在东亚则没有。只有在西藏才能描绘重生轮现在很常见。在中亚,有关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的存在的证据可以在一般地区找到,其中描绘了重生的轮子(第161页)。
2除了检查现存的车轮描述之外,Teiser还将一个章节用于描绘十二个条件的类似画作的传说,据说这是根据佛陀的指示 - 一个需要指导的国王 - 在Barabu的九世纪爪哇岛,其他地方描绘的故事?dur;另一章探讨了对五世纪中国故事中的轮子的参考,并推测轮子在中世纪中国比现存的例子更能让我们相信的可能性。
评论237
但是,Teiser并没有强调经文在亚洲佛教思想的传承中的首要地位,而是主张“图像的重要性”,认为“佛教思想不是基本上与文本的实体相联系”,而且现代亚洲,“人们在图像中识字的人数远远超过书面语言的人数”(第40页)。 Teiser认为,在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中表达的观点不仅仅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重新解释:尽管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处方明确,但没有两个他检查的车轮完全相同。有时十二个条件在车轮的外圈中描绘,有时十八,在一种情况下,十七(第99页)。 即使条件数相同,使用来表示它们的图像也会因轮子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如果在一个轮中,“六感领域”由六个空房子代表,在另一个轮子中,它们用面具或冥想图形(第10-11页)表示。轮子的功能随着以适应当地条件。 为了确定在他讨论的站点上轮子描绘的功能,Teiser会对每个站点进行一些细节来解释当地的背景,包括周围的图像,建筑和赞助。 重生之轮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解释佛教宇宙学的指导工具 - Teiser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例如,在轮子之前制作的产品或者可以获得功绩的信念制作这些图像,佛教图标的所有标准功能。但是在Kumtura,轮子是一个程序的一部分,该程序是为一个由维吾尔族家族建造的洞穴中的可视化练习而设计的,以纪念一位与家人关系密切的高僧(p.146)。也就是说,在Kumtura的情况下,对于一小群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来说,轮子似乎已经是(第160页),而不是试图教育一般的,也许是非常的观众。另一方面,Tabo的轮子()旨在让观众为Tantric仪式做准备(第193页)。 最具挑衅性的是,车轮中心的描绘变化表明了不同的宇宙观。在最常见的车轮版本中,中心描绘了三只动物:一只公鸡,代表贪婪;一条蛇,仇恨;和猪,妄想。这些“三种毒药” - 同意,仇恨和妄想驱动轮子
238条点评
死亡和重生。但是在四川宝顶山的车轮上,轮子的中心是冥想人物的心脏,暗示心灵是周围所有人的源泉;而在其他图像中,它是而不是佛像,根据Teiser强调佛陀对轮回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p.252)。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描绘车轮的决定依赖于部分读取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的读数,但也通过车轮的其他描述和特定场地的整体程序得知。 “而不是依赖于传播的范式,”Teiser坚持认为,“这本书以规范和地方之间,跨地区或泛佛教的力量与具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重生之轮的图片。网站“(第49页)。 除了在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的帐户,我们做没有描述为什么个别车轮被描绘为的文字。除了四川的例子之外,这些作品都受到了一些损坏,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有趣的艺术历史难题,其中一些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奖学金(在Ajaṇṭā的案例中可以追溯到早期)十九世纪的几年当第一个遇到重生之轮的英国人争论是否是印度生肖[p.87]。在Ajaṇṭā为什么有八类而不是五类?为什么要描绘十七个条件而不是规范十二或十八?宝定山车轮中心的人物是谁:该地点的赞助人,赵志峰,他的老师,刘本尊,菩提达摩或佛陀? 在这些情况和其他情况下,Teiser审查相关的奖学金并且有说服力地辩论他的案例。 Ajaṇṭā将世界划分为五个cat-egories,但人类领域本身被分为四个(每个大陆一个),共计八个部分(第94页)。外圈包含十七个条件,因为轮外的恶魔代表无知,无需在车轮内再次表示(第99页)。宝定山轮内的人物很可能是以网站创始人赵志峰(p.232)为蓝本的。在这三个例子中,正如在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中,Teiser所做的更多,而不是引用中国和日本的奖学金;他参与奖学金并将其纳入他的论点。其结果是对中世纪时期从印度到中国的形象进行了一次具有挑衅性和可靠性的描述,并继续在今天的西藏佛教实践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评论239
最后,本书的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每一页上都有所体现。它用优秀的照片,地图,图表和图表生动地说明。
话说得好:格雷厄姆桑德斯在中国传统中的诗意能力传统。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6年.Pp。 316. 44.95美元。
Paul W. Kroll,科罗拉多大学
在三个单词中,或两个或一个单词(取决于你对“定义”的定义),诗歌中的规范中国光泽 - 是 - 也许是记录中最简洁,最干净的。关键词是双关语增加了它的清晰度。然而,这只是定义诗歌的一种方式.1还有许多其他方式,或多或少有效,或多或少精确,说什么是诗歌,它来自哪里,它做了什么。正如华莱士史蒂文斯所说,每首诗中都有一首诗。但是,无论它是或者可能是什么,诗歌是一种共同的活动。缪斯唱歌,但不是她自己。就像落在伯克利森林中的一棵树一样,要成为真实的一首诗必须被某人阅读,背诵,听到或无意中听到(广告J. S. Mill) - 。
确认诗歌的情感品质,无论是道德还是情感,都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需要理解,同化和操纵经典的语言。掌握将以各种方式展示。但通过 - 至少在手稿或印前时代,直到第十或第十一世纪(并且可以说超越,尽管某些重点在早期现代时期发生了变化),这种控制是不完整的,除非有一个具有的能力亲自改造或加入自己的传统字,特别是在诗句中。应通过能力正确补充知识。
在手头的书中,格雷厄姆·桑德斯研究“诗意能力”,他将其描述为“一个人将诗意的课程作为影响他人态度和行为的手段的能力”
1请注意,shi yan zhi的定义对形式一无所知。它也会引导我们远在这里讨论这个陈述的含义,但参见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er)的经文表示,并非所有诗歌都是诗歌。
由哈佛燕京学院出版
hJAs 69.1(2009):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