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 Morris L. Bian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77, Number 2, December 2017,pp. 543-549 (Review)
其他信息:
正文:
由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出版DOI:
https://doi.org/10.1353/jas.2017.0042
评测
543
激进的不平等:奈良狄龙在比较视野中的中国革命福利国家。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15年.Pp。 xii + 332. 49.95美元。
奥本大学的Morris L. Bian
这项研究旨在回答中国福利国家如何成为“增加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力量”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终“背叛其最深刻的承诺之一”与平均主义(第1-2页)。为了区别对待,狄龙的目的是“揭开毛泽东时代的福祉状态的悖论:激进的共产主义政权如何以及为何创造了一个深刻的,不平等的福利国家”(第7页)或“狭隘的福利国家”( p.268)。狄龙试图通过将书分为两部分来回答这些问题。在第一部分中,狄龙探讨了建立中国福利国家的政治。她追溯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福利政策和中国项目的传播,描述了国民党(GMD,狄龙称之为“国民党”)政府的采用以及20世纪40年代实施的员工福利和失业救济项目,并分析了共产党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20世纪50年代初期制定的福利政策和计划。在第二部分中,她重点关注扩大中国福利国家的政治,研究福利政策制定的变化,以及从1952年到1962年福利计划的实施。狄龙认为“中国的三大福利改革举措” 20世纪50年代未能达到广泛覆盖的目标“(第268页)。狄龙采用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和 - 。虽然每一章都遵循一个明确的年表,但她总体上在整个文本中使用了几个分析类别。这些类别包括国际影响力,项目设计,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合并,自上而下的压力和自下而上的压力。狄龙首先追溯欧洲福利政策和计划的传播他们在德国和丹麦的采用。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在推广欧洲福利政策和中国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大学教授,政治活动家和政府官员就这些政策进行了积极的辩论
由哈佛燕京学院出版
HJAS 77.2(2017):543-549
544评论
和程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这些辩论通常是关注社会保险,并指出工业工人是第一个保护目标。在此背景下,GMD pro-在1924年的第一次全国会议期间提出了社会保险。新生的CCP同意GMD关于建立社会保险的必要性。尽管他们在1927年分裂,但GMD和CCP继续主张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建立社会保险。例如,GMD在20世纪30年代考虑了社会保险立法。在1943年,GMD政府采用了Dillon工人福利和失业救济计划时,GMD朝着建立全面的社会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称“中国第一个针对工人的国家福利计划”(第78页)。这些计划中的一个,即员工福利基金管理规定(包括实施细则),规定在所有公私企业设立福利基金,用于员工福利计划的管理。这些福利基金将来自企业投资的一小部分资本,月度利润/收入,每月员工工资和工人工资。这些资金将由企业内部的员工福利委员会保存和分配,主要由经过批准的工会代表组成。在其他责任中,这些员工福利委员会被赋予权力创建员工福利合作社,用于管理餐厅,宿舍,幼儿园等。 Dillon将“雇员福利基金管理条例”的与其他法规的通过归结为GMD制度和自下而上需求中的“派系冲突的联合力量”(第79页)。对于狄龙来说,“政策制定是通过模仿来定义的,采用外国模式和竞争对手批发”(第90页)。
相比之下,在与日本的战争期间和之后,“中共保持观望”,离开对GMD制度的福利政治(第118页)。 但是,正如1943年GMD“突然逆转过程”(第78页)一样,中共“通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保险计划“(第118页)突然改变了”1948年的过程“。在那一年,中共发布了北方 - 东方公共企业的劳动保险暂行条例(其中还详细规定了实施条例)。法规要求全面保护
评测
545
各种公共企业的工作人员和工人,从疾病到产假,残疾,退休和死亡。 此外,无论是员工还是工人都没有向保险基金捐款,因为所有保险基金都是由企业提供的。在狄龙看来,中共保险计划的重要性不在于其福利或承保范围的细节,而在于“创造福利权利”,承诺政府为雇员提供福利。他们的余生(第126页)。两年后,CCP通过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向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类似的保险条款。新法规不仅提供了全面的保护,而且还为员工提供了更广泛的保障。 虽然认识到GMD和CCP议程的趋同,但Dillon强调了竞争在制定中共保险计划中的重要性,认为该制定代表“两者之间来回竞争的高潮治理方“(第131页)。在解释了她所描述的中国福利国家共产党基金会(第118页)之后,狄龙接着分析了从1952年到1962年的变化动态。在这十年中,CCP对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虽然狄龙误解了这些调整作为福利改革,但她对如何以及为什么中国未能实现广泛覆盖的目标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据。她介绍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的上海优秀案例研究。 她表明平衡政治对福利的强烈要求和社会保险福利国家的有限资源被证明是太难实现,部分原因是国家无法以经济的方式规范扩大覆盖范围维持 - 有能力和政治可接受,部分是优先将劳动(而不是其他社会群体,如失业者)纳入福利计划。从狄龙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福利改革方面的经验表明,“计划设计与经济和政治条件之间的不匹配对福利国家在其他环境中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基本的约束,即”(第269页) 。从比较政治的角度出发,使用新出版的未出版和出版的资料,狄龙的研究
546评论
深入了解她认为中国的一个狭隘的和不平等的福利国家的出现。它为中国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因为它关注的是起源的政治逻辑和中国福利国家的演变以及它的成功在展示中国福利国家的有限范围。同时,狄龙的作品提出了关于福利国家的意义,福利国家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变化和延续问题的重要问题。什么是福利国家?中国福利国家何时,如何以及为何出现和发展?关系的本质是什么?1949年之前和之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狄龙将福利国家定义为“收入维持计划”,为那些因年老,残疾而无法工作的人提供收入和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产假,疾病或失业(第9页)。她承认她的定义很狭隘。但是,她的定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这是不够的。它是不充分的因为这样的定义无法解释现代福利国家的定义特征,其中包括其他特征 - 国家对公民福祉的责任假设; 制定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福利的法律法规;建立行政官僚机构或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设施。这种对福利国家的广泛定义对于理解中国福利国家的时间,方式和原因至关重要。狄龙的研究在没有认真做出主张和主张的情况下在解决有关中国人的某些关键问题时检查相关的经验证据福利国家。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狄龙认为,当他们分别在1943年和1948年采用主要的福利和社会福利计划时,GMD和共产党政权都突然改变了方向。这样的信念是毫无根据的。在前者的情况下,GMD政府在1931年政治监护期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宪法”,要求建立社会福利保险制度。根据临时保险条款的规定,工业部于1932年颁布了“强制性社会保险法规草案”。尽管日本人在1931年入侵和占领满洲,以及中日战争的爆发(1937-1945)推迟了社会保险的制定
评测
547
立法,战争促成了1940年创建的社会事务部,该部在其管辖范围内设有社会福利部,负责劳动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和福利。次年,社会事务部开始开展社会保险计划的制定工作。更糟糕的是,1943年建立的社会保险计划代表了对GMD努力的合理延伸和扩展,以倡导和促进社会福利,包括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保险。 共产主义倡导和促进社会福利(包括社会保险)的努力也是如此。中共在1931年颁布了一项苏维埃劳动法,其中载有关于劳工福利和保险的明确规定。 1940年,在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颁布了“工厂集体劳动合同的战时临时条例”,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劳动福利和保险的规定。毛泽东在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报告中解释了中共在新民主国家提供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的意图,中共在1948年之后和1951年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地区。 狄龙的研究也受到历史文献化不足的影响。在介绍中,狄龙总结了关于中国工作场所福利的讨论。在她看来,这场辩论“归结为是否是单位的问题[?;工作单位]是预先存在的制度约束的意外后果,或者是共产主义现代化战略与中国前现代经济的严酷现实之间冲突的结果“(第5页)。然后,她描述了由马克弗雷泽,伊丽莎白佩里,小波吕,安德鲁沃尔德和巴里诺顿制作的单位起源的论点。 尽管狄龙的重点是福利发展和丹威的起源,但她没有讨论我就这些问题所作的论点.1
1 Morris L. Bian,“抗日战争与中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形成:大渡口钢铁厂的案例研究,1938-1945”,进入 - 奖与社会3:1( 2002):80-123; Morris L. Bian,“建构国家结构:国民党抗日战争期间的制度合理化,1937-1945”,“现代中国”31:1(2005):35-71; Morris L. Bian,“近代中国国家企业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的动力”(剑桥,麻省:哈佛大学出版社,2005年); 和Morris L. Bian,“解读企业,国家和社会:对现代中国商业史文献的批判性回顾,1978-2008”,“中国历史前沿”6:3(2011):423-62 。
548评论
关于福利发展,我认为中日战争造成的持续的系统性危机,不仅仅是或主要是狄龙描述的模仿,形成了社会服务和福利机构的发展和扩张。 社会环境条件,高劳动力流动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官员和管理人员的修订 - 模型 - 个人认知系统创造的内部表征来解释外部环境 - 间接领导国家国防工业社会服务和福利机构的发展。关于单位的起源,我认为,在应对中日战争带来的危机时,GMD在国家机构合理化方面进行了非凡的斗争; 它始终如一地推动实施三联管理系统,特别是在行政级别,中央行政官僚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中按行政级别下放责任制度。最终,战时GMD制度的合理化导致了政策,经济和行政组织的指定,包括国有的企业。尽管这些论点与她研究的主题极为相关,但狄龙并未提及其中的任何一个。狄龙的研究确实证明了1949年前后的变化和持续性特征。近年来,中国学者们经常争论中国革命的意义和定义。虽然一些研究揭示了不连续性或放射性和变异性变化,但其他研究显示出连续性或渐进性和进化变化。虽然狄龙在她的书中没有关注这个问题,但所引入的证据表明,1949年前后的变化和持续性都是特征性的发展;中国福利国家的几个重要的政策和计划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并且在1949年共产党人对中国采取之后继续发展。我最近对贵州地区国有企业的案例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2我表明贵州区域经济制度的变化同时具有革命性
2 Morris L. Bian,“重新定义中国革命:贵州地区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发展,1937-1957”,“现代中国”41:3(2015):313-50。
评测
549
进化。贵州的区域性国有企业在中日战争期间成立并获得了同样的身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继续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在中共的作者和控制下扩张。虽然CCP拆除了这些企业的公司结构并创造了一个官僚结构,但它却没有成功地摧毁对贵州地区国有企业持续,约束,形成和支持的相关组织。与传统的智慧相反,中国企业管理的苏维埃化不是一个突然的过程;相反,20世纪50年代全国移植苏联模式的运动代表了二十年前开始的努力的高潮。而且,尽管它努力通过诋毁西方的实践来实施苏联式的经济核算,但中共仍然依赖于本土化的西方会计制度,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后,中共继承并扩大了在甲午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社会服务和福利机构。最激进和变革性的变化发生在CCP从1949年以前撤职的人员中,他们被保留在权力职位并对企业权力结构施加了控制权。最后,这几十年的变化导致了贵州区域性国有企业的特征形成,包括官僚企业治理,CCP对企业员工的控制,以及独特的企业管理和激励机制。
简而言之,尽管狄龙的研究受到历史和历史背景不足的影响,但它提供了对中国福利国家的出现和演变的见解。通过关注 - 中国福利国家的起源和演变的政治逻辑,并成功地展示了中国福利国家的有限范围,狄龙的研究为中国研究和比较福利国家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对于中国学者以及福利国家的学者来说,建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