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Relationships among Local Officials_ Literati_ and Society_ An Analysis of Yuan Dynasty Inscriptions from Puyang_ Fujian
作者名: Chang Weiling -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期刊名: T’oung Pao
期数: T’oung Pao 111 (2025) 129–164
其他信息:
摘要
地方官員、士人與社會間的權力關係: 福建莆陽元代碑刻分析
本文以公共工程相關碑刻為主要史料,以福建莆陽(即興化路)為例,探討元代地方政府、地方士人與地方社會之間的關係。宋元易代之際莆陽士人遭受屠戮,加上元代科舉取士名額有限,導致莆陽士人的政治機會與地方影響力,較之前代及其他路份士人更為削弱。因此,元代莆陽地方官員與地方士人之間的關係相對疏離。此外,元代政府因公共工程強徵勞役與捐款,導致其與地方社會關係緊張。綜上所述,莆陽案例顯示元代地方治理為當地社會帶來的改變多於延續。(原多語言摘要:本文以元代福建莆陽(即興化路)為例,蒐集與公共建設相關的碑記,並輔以其他 材料,探討元代地方政府、地方士人、地方社會間的關係。宋元之際,莆陽遭到屠 城,元代科舉規模又狹小,導致莆陽士人的政治能量與地方影響力,既不如南宋的 前輩,也不如同時代的慶元路。當莆陽地方官員想要找人撰寫地方建設的碑記時, 他們不一定視莆陽士人為最佳人選。整體而言,元代莆陽士人與地方官員的關係相對疏離。本文也發現,支持、批准莆陽公共建設的地方官員,既可能來自路以上 的高層官員,也可能來自路級低階官員,路級長官反而經常缺席。這反映地方建設 的決策過程頗不穩定,地方建設就算急需維修,也未必得到及時回應。而且,在獲 得施行的建設中,地方政府很少支付費用。換言之,導致元代政府與地方社會關係 緊張的因素,恐怕不是元代政府特別高效率、高強度的勞役人民,而是在勞役人民 時,地方人民往往需要犧牲金錢或無償勞力。總之,莆陽案例表明,元朝的政治機 制給地方社會帶來的變化多於延續,這提醒我們在討論宋元明地方轉型時,應更多 地關注元朝治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