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 Mark Bender - Ohio State University
期刊名: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期数: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ume 80, Number 2, December 2020, pp. 500-506
其他信息:
書評摘要
目連的多面性: 中國帝國晚期的珍貴捲軸 by 白若思 Rostislav Berezkin
白若思《目連的多面性:中國帝國晚期的珍貴捲軸》出版,爲中國白話研究界帶來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該書對《寶卷》的傳統和目連救母的故事進行了深入而詳盡的研究,目連救母的故事是一個佛教敘事故事,曾被改編成多種戲劇樣式、地方故事和白話印本。正如 Victor Mair 在前言中指出的那樣,本著作是繼澤田穂瑞、Daniel L. Overmyer、車錫倫和 Wilt L. Idema 等學者對寶卷傑出研究成果之後的又一力作(第 ix 頁)。作者在考察歷史上的寶卷傳統(有時使用寶卷以外的名稱)時,特別關注文本中蘊含的表演語境的線索。在此過程中,他借鑑了民俗學 “表演學派 “的理論,尤其是 Richard Bauman 的研究成果。他經常引用史詩學者 John Miles Foley 的觀點,後者將表演方法與 Parry-Lord 理論、他自己的 “內在藝術 “(Immanent Art theory)理論以及民族誌詩學(ethnopoetics theory)理論相結合。這套理論對研究特定社會背景下與口傳相關的書面文本和相關表演都很有幫助,爲之前對中國白話和民間敘事多項研究提供了參考,並將繼續在這項研究中發揮作用。白若思對 Foley 關於文本成語意義(”詞語力量 “或 “傳統指涉性”)的觀點特別感興趣,成語意義通過隱喻的方式爲文本和相關表演的社會意義提供了線索;成語意義需要細讀,通常需要跨學科研究。Berezkin 在序言中濃墨重彩地描述了在長江北岸附近的江蘇靖江講經現場吟誦《破血湖》(目連故事的一個片段)的情景。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利用這種方法進行的討論大多涉及表演情境的表述、隱含的觀衆,以及寶卷和相關記述中描述的與現場表演有關的修辭特徵。書中提供了若干從寶卷文本中翻譯的例子作爲範例,也提供了幾個來自不同文本中的插圖。 (Many Faces of Mulian: The Precious Scrolls of Late Imperial China by Rostislav Berezki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7). Pp. xxiv + 248. $90.00 cloth, $30.00 paper.)
…